枯守的意思、枯守的详细解释
枯守的解释
空守;干等。《清朝野史大观·清人逸事·年羹尧待业师子》:“﹝ 汪氏 ﹞子年二十餘,颇愚鲁,至西陲,投逆旅……枯守月餘,资斧尽竭。” 范思绮 《桥的尽头》:“他忽发奇想,或许走过她的门口,仅仅看一看她窗口的灯亮,确定她也枯守在屋中。”
词语分解
- 枯的解释 枯 ū 失去水分,水全没有了:干枯。枯萎。枯槁。枯荣。枯鱼衔索(串在绳索上的干鱼,形容存日不多)。 没趣味,无生趣:枯燥。枯肠(喻枯涩贫乏的思路)。 荣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 守的解释 守 ǒ 保持,卫护:守成(在事业上保持前人的成就)。守御。守身(爱护自身,保持自己的品节)。守节。守恒。守望相助。墨守成规。 看管:看守。守护。 在一个地方不动:守株待兔。留守。 遵照:遵守。守法。守
专业解析
枯守是一个汉语动词,指毫无生气、被动地固守在某处或维持某种状态,缺乏变通、进展或活力。其核心含义强调行为的机械性、消极性和无果性,常带有贬义色彩。
以下从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
释义核心:
- “枯”:本义指草木失去水分而干萎,引申为枯燥、呆板、没有生机或变化。此处强调守候的状态缺乏活力与意义。
- “守”:指守护、看守、保持、遵循。
- 组合义:像干枯的草木一样死板、无望地守着某个位置、事物、观念或方式,没有新的发展或突破,显得僵化且效率低下。
-
词性及用法:
- 动词。常用结构为“枯守 + 地点/事物/状态”,如“枯守空房”、“枯守旧规”、“枯守阵地”。
- 常与表示孤独、无奈、无望的语境相伴,描绘一种被动、消极的坚守状态。
-
近义词:
- 死守:更强调不惜代价、顽固地守住,可能带有一定主动性或悲壮色彩,但同样缺乏变通。
- 固守:中性或略带褒义,指坚定地守住,但“枯守”更突出其消极、无生气的特质。
- 株守:源自“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经验或不知变通,与“枯守”在僵化、无结果上相似。
- 困守:指在困境中坚守,强调环境艰难,“枯守”则更侧重行为本身的枯燥无意义。
-
反义词:
- 进取:努力向前,有所作为。
- 开拓:开辟扩展,创新。
- 变通:依据情况灵活变动。
- 放弃:主动离开或舍弃(与被动“守”相对)。
-
例句(体现用法与语境):
- 他宁愿在外漂泊闯荡,也不愿回乡枯守那几亩薄田。(《现代汉语词典》示例,体现对无望状态的排斥)
- 公司若一味枯守传统经营模式,恐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说明僵化守旧带来的危机)
- 丈夫外出经商多年,她独自在家枯守,青春在等待中消磨殆尽。(描绘孤独、无望的留守状态)
权威参考来源: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该词典是汉语规范化的权威工具书,对“枯守”一词有明确收录和释义,强调其“死板地守着;枯燥地等待”的含义。其释义和例句是理解该词最基础、最可靠的依据。
-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作为大型历史性汉语语文辞典,它提供了更丰富的词义解释和历史语用背景,有助于深入理解“枯”与“守”结合后产生的特定语义和情感色彩。其收录的例句多来自经典文献,如鲁迅、茅盾等作家的作品,展现了该词在书面语中的实际运用。
网络扩展解释
“枯守”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kū shǒu()。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
字面含义
- 枯:原指植物失去水分而干枯,引申为“停滞、无生机”;守:指坚持、固守。
- 组合后表示“空守、干等”,即无实际行动或成果地固守某处或某种状态()。
-
典型例句
- 《清朝野史大观》中提到:“枯守月餘,资斧尽竭”,指因固执等待而耗尽资源()。
- 现代用法如:“枯守在屋中”,强调被动、无望的等待()。
二、引申与用法
-
成语化含义()
在特定语境下,“枯守”可发展为成语,带有贬义色彩,表示固执地坚持旧观念或现状,拒绝变通或进取。例如形容某人“枯守传统,不愿接受新思想”。
-
使用场景
- 客观描述:单纯指长时间停留某处(如“枯守边疆”)。
- 主观评价:批评因固执导致困境(如“枯守错误决定”)。
三、注意区分
- 与“坚守”的差异:
“坚守”多含积极意味(如坚守信念),而“枯守”强调消极、无意义的固守。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辞海》或《清朝野史大观》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草囷侧足巢薮秤匠虫虱臭子儿蹴迮单悃大起大落佃富农东林十八贤二十五弦飞奏丰肉丰翳風雲叱咤浮谤附试绀殿杠彴光学玻璃骨软筋酥鹤涧隳斁警官矩范军户侃侃而言脍手款交喟焉裂絶隆性渌浆茅椒毛犀胚混翩僊千岁鹤归青供秦炬趋役戎麾三道头芟荑绳准蜃海蛇皮松轩索偶谈丛探囊取物踏石铁网通商口岸为鱼武生鲜亮骁骁遐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