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ight and wrong] 比喻事情的原委、来龙去脉、是非曲直
扯开衣服,看了两处,不问青红皂白,举起鞭子就打。——《老残游记》
(1).比喻是非、好歹。《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州官得过了贿赂,那管青红皂白,竟断道:‘ 夏 家欠 林 家二千两。’”《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何况这回巡捕做了原告,自然不问青红皂白,要惩办被告了。” 浩然 《艳阳天》第七六章:“ 马之悦 对什么样的人,不分青红皂白,全联络。”
(2).比喻底细、情由。《西游记》第九一回:“三个老妖正把 唐僧 拿在那洞中深远处,那里问什么青红皂白。”《老残游记》第十五回:“进得门来,听见一片哭声,也不晓得青红皂白,只好号啕大哭。”
(3).犹言水落石出。 郭沫若 《虎符》第二幕:“我要来当面对质,问他一个青红皂白。”
“青红皂白”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要点解析:
“青红皂白”字面指四种颜色:青(深绿/靛蓝)、红(红色系)、皂(黑色)、白(白色系)。比喻事情的是非曲直、来龙去脉或原因。例如:“不问青红皂白”表示不辨是非就下结论。
妈妈正在气头上,不分青红皂白地把小芳骂了一顿。()
如需更完整的文献出处或历史演变,可参考《汉语成语大词典》或汉典网(来源-9)。
《青红皂白》是一个常用的成语,表示事情的来由、原因或者真相。通常用来说明某个问题应该彻底搞明白,了解事情的全貌。
《青红皂白》这个词由三个汉字组成,每个汉字的部首和总笔画如下:
青:部首靑,总笔画8
红:部首纟,总笔画9
皂:部首白,总笔画9
《青红皂白》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唐代文学家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诗中:“何意青红皂白,往来各分明。”其中的青红皂白指的是颜色,表示事物的明暗、清浊。
《青红皂白》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青紅皂白」。
古时候,有些汉字的写法与现在稍有不同。《青红皂白》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如下:
青:䍒(青的上文有一个横折弯钩)
红:紅(红的左侧多了一点撇)
皂:皁(皂的右侧少了一横)
1. 他总是喜欢追根究底,了解事情的青红皂白。
2. 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对错,我们需要弄清楚其中的青红皂白。
青色、红润、皂色、白板、红白喜事
如实相告、实事求是、讲实话
混淆黑白、歪曲事实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