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青红皂白的意思、青红皂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青红皂白的解释

[right and wrong] 比喻事情的原委、来龙去脉、是非曲直

扯开衣服,看了两处,不问青红皂白,举起鞭子就打。——《老残游记》

详细解释

(1).比喻是非、好歹。《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州官得过了贿赂,那管青红皂白,竟断道:‘ 夏 家欠 林 家二千两。’”《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何况这回巡捕做了原告,自然不问青红皂白,要惩办被告了。” 浩然 《艳阳天》第七六章:“ 马之悦 对什么样的人,不分青红皂白,全联络。”

(2).比喻底细、情由。《西游记》第九一回:“三个老妖正把 唐僧 拿在那洞中深远处,那里问什么青红皂白。”《老残游记》第十五回:“进得门来,听见一片哭声,也不晓得青红皂白,只好号啕大哭。”

(3).犹言水落石出。 郭沫若 《虎符》第二幕:“我要来当面对质,问他一个青红皂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青红皂白"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指事情的是非曲直或原委底细。以下从词典释义、语源及用法角度进行详细解析:


一、词典释义

  1. 字面本义

    "青"指蓝色或绿色,"红"指红色,"皂"指黑色(古汉语中"皂"即黑色),"白"指白色。四字并列强调颜色的鲜明对比,隐喻事物的本质区别或矛盾对立。

  2. 引申比喻义

    指代是非对错或事情的原委,常用于否定句式(如"不分青红皂白"),形容不辨真相、鲁莽行事。

    例:《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比喻是非、情由等:不分青红皂白。"


二、语源与演变

  1. 色彩符号化

    古代以"青红"代指鲜明色彩,"皂白"象征黑白对立(如《诗经·大雅·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忌"郑玄笺:"胡之言何也,贤者见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别皂白言之于王也"),后融合为固定短语。

  2. 定型为成语

    明清小说广泛使用,如《金瓶梅》第十二回:"你如何不分青红皂白,就把他屈了?" 凸显"不辨是非"的语义。


三、权威用法示例

  1. 鲁迅《书信集·致台静农》:

    "彼局有编辑四五人,而昏庸或不知文者居多,并不问青红皂白,一律抽去。"

    (描述不加甄别、武断处理的行为。)

  2. 老舍《四世同堂》:

    "他岂止是不分青红皂白呢!他是颠倒黑白,无事生非!"

    (批判混淆是非的极端态度。)


四、现代应用场景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2016.
  2. 罗竹风 主编.《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
  3.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第七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2020.
  4. 中华语文知识库(国家级语言资源平台)www.zhonghuayuwen.org(注:此为示例性权威链接,实际引用请以官方发布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

“青红皂白”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要点解析:

一、基本释义

“青红皂白”字面指四种颜色:青(深绿/靛蓝)、红(红色系)、皂(黑色)、白(白色系)。比喻事情的是非曲直、来龙去脉或原因。例如:“不问青红皂白”表示不辨是非就下结论。


二、颜色解析

  1. 青:古代指深绿或靛蓝色,象征东方与春季的生机。
  2. 红:涵盖朱红、茜红等红色调,象征南方与夏季的炽烈。
  3. 皂:古代指黑色(如皂荚的深紫棕色),象征北方与冬季的肃穆。
  4. 白:包括米白、莹白等,象征西方与秋季的清爽。

三、出处与演变


四、用法与示例


五、近义词与反义词

如需更完整的文献出处或历史演变,可参考《汉语成语大词典》或汉典网(来源-9)。

别人正在浏览...

挨肩搭背百结暴饮暴食秉利不辟子卯惨境穿房入户纯密蠢气辞多受少聪明误滴溜儿顶颈冯子无鱼斧钺圪挤格祀工匠蛊术画地为牢活擦擦见讽佳制界约解纵鲸音矜迈禁营究论絶壁踞见俊爽控咽恇怯不前拉枯折朽醴醆立仗马镂版葎草绿水青山蛮来生作门环慕赖奈之何恼悻悻平水年皮箧曲巴趣造扫除天下适庶水菜不交谁寻顺听四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所得田器武工队相駡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