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 扬雄 《法言·学行》:“天之道不在 仲尼 乎? 仲尼 驾説者也;不在兹儒乎?如将復驾其所説,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 李轨 注:“金宝其口,木质其舌,传言如此,则是 仲尼 常在矣。” 汪荣宝 义疏:“使诸儒金口而木舌者,欲其宣扬圣人制作之义,亦如奋木鐸以警众也。”“金口木舌”原指木铎,古时施行政教时,奋木铎以振告万民。后借喻为宣扬圣人教导的话。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儒学》:“方领圆冠,金口木舌。”《太平广记》卷四四四引 唐 戴孚 《广异记·魏元忠》:“必谓明公有以见教,而乃金口木舌以相遇,殊不尽勤勤之意耶?”《论语·八佾》“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鐸” 宋 朱熹 集注:“木鐸,金口木舌,施政教时所振以警众者也。”
“金口木舌”是一个源自古代文化器具的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如下:
成语中的“金口”并非指黄金材质的铎,而是强调其作为传声工具的重要性;“木舌”则凸显其教化属性,与军事用途的金铎形成对比()。
《金口木舌》是指说话能够辩才无碍、非常有口才的人。他们能够用言辞的力量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说服别人。
《金口木舌》的拆分部首为金和舌,金的部首是钅,舌的部首是舌。
《金口木舌》的笔画数为19画。
《金口木舌》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一篇中。其中庄子以“这真是个金口于汉朝!”来称赞一位能言善辩的人。后来,这个词被演变为形容能言善辩的人。
《金口木舌》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金口木舌」。
古代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关于《金口木舌》的古代汉字写法已经无法确定,因为不同时期和不同文献中的汉字形态可能存在差异。
他在辩论赛中展现出了他的《金口木舌》,让所有观众都为之倾倒。
金口、金舌、木舌
巧舌如簧、能说会道
语无伦次、说不出话
唵诨残编裂简操弹常恒辰刻村舂丁父忧恩锡犯想風和日煗封龙门傅立叶感颂狗追耗子光棍儿梏拲鼓架国威鼓转黑魄黄碌脚盆家生孩儿箕赋进竭津门金气通继述几所灸发窥远镜瓓珊龙华饭闾互马监莽莽苍苍孟姜女调弥扇莫斯科保卫战霓裳平巷乔性切糕切峻塞虏山香石坊首播守形水产书劄餹霜炭精纸贪懫讨债鬼腾薄同济微陋綫圈斜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