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赍送的意思、赍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赍送的解释

亦作“賷送”。 1.赠送。《商君书·垦令》:“农逸则良田不荒,商劳则去来賫送之礼,无通於百县。”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秋社》:“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賷送。”《说唐》第十一回:“并指出今奉 唐节度 差遣賷送礼物,赶正月十五日,到 长安 杨越公 府中贺寿。”

(2).持送。《水浒传》第一一二回:“次日,中军 从 耿 二参谋賫送赏赐到 丹徒县 , 宋江 祗受,给赐众将。” 蔡东藩 《两晋通俗演义》第六6*四回:“即遣从事中郎 韩博 ,賷送盟文,直达 江 南,约为声援。”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二:“题纸发出,率同提调监试两道暨任差官吏、文武员弁约百餘人,賫送此项题纸到至公堂。” 曹亚伯 《武昌起义·谕湖北各府州县政务及自治公所电》:“准该自治公所具禀详叙情由,速同伪印賷送来辕。”

齎送:1.持送;遣送。《汉书·匈奴传上》:“而 汉 俗屯戍从军当发者,其亲岂不自夺温厚肥美,齎送饮食行者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尸变》:“宰与之牒,齎送以归。”

(2).殉葬品。《庄子·列御寇》:“ 庄子 曰:‘吾以天地为棺槨,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璣,万物为齎送,吾葬具岂不备邪?’”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赍送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赍送”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感的复合动词,其核心含义为“携带财物赠予他人”。根据《汉语大词典》的释义,“赍”字本义指旅行时随身携带物品,后引申出“以财物赠人”的涵义,如《周礼》中“赍咨涕洟”即包含此意;“送”则明确指向“给予、馈赠”的行为。两字结合后,“赍送”特指古代仪式中郑重其事地携带礼品进行馈赠的行为。

在语源层面,《说文解字》对“赍”的注解为“持遗也”,段玉裁注疏强调其“持物予人”的双重动作特征。这种双重性在《三国志·吴主传》中得到印证:“权遣使赍送貂马”,既包含使者携带贡品的过程,又明确指向向东吴进献的政治礼仪。

该词常出现在古代外交文书和礼仪记载中,如《资治通鉴》记载匈奴“赍送金帛”以示修好,凸显其用典场合的正式性。现代汉语中虽已鲜用,但在历史文献研究、古典文学赏析等领域仍具学术价值,常与“进献”“馈赠”等近义词形成语义场差异——相较于普通馈赠,“赍送”更强调携带过程的庄重性和馈赠行为的仪式感。

网络扩展解释

“赍送”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含义较为丰富,具体释义需结合语境分析:

一、基本释义

  1. 赠送、给予
    指携带物品主动赠予他人。

    • 例:《商君书·垦令》提到“商劳则去来赍送之礼”,指商人减少往来送礼的礼节。
    • 宋代《东京梦华录·秋社》记载“各以社糕社酒相赍送”,描述民间互赠祭品的习俗。
  2. 持送、遣送
    强调携带物品送达特定对象或目的地。

    • 《水浒传》第一一二回提到“赍送赏赐到丹徒县”,指官员携带赏赐送达地方。
    • 《汉书·匈奴传上》中“赍送饮食行者”,指为戍边亲人送物资。

二、其他特殊释义

  1. 殉葬品(罕见用法)
    古时指随葬物品。
    • 《庄子·列御寇》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暗喻自然之物作为“赍送”的陪葬品。

三、用法特点


总结建议

由于上述释义来源的权威性较低(、2均标注为“极低权威性”),若需学术引用或深度考据,建议进一步查阅《汉语大词典》《辞海》等权威工具书以验证。

别人正在浏览...

欸欸笾铏步纲财政寡头长祖筹攒船员楚神初夏催头翠微贷借调阴阳度矩饿虎吞羊迩年府衙高肩担睾如观世关燧寒拾赫翼佪翔鹄头菅菲降雨量疾暴精晃晃金莲烛廐圉絶爱峻特勘测看做落刻句蜡梅狼突豕窜老几鹿野苑麻朝马交鱼马赀娜袅念诵披靡评注潜志齐烹觩角仕女班头水流黄鼠齧蠹蚀四明狂监飕飗外外姐姐委赖夏虫嚣险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