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ppress smuggling;search for smugglers or smuggling goods] 搜捕逃避关税走私货物的人
侦查走私行为,缉捕走私犯人。 清 魏源 《筹鹾篇》:“有阴阳即有官私,故鹺政之要,不出化私为官,而缉私不与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所以盐院的供应,以及缉私犒赏,赡养穷商子孙,一切费用,都出在里面。” 洪深 《走私》:“近来是为的铁路上添立了缉私的机关,由火车走不大方便。” 邓6*小6*平 《太行区的经济建设》:“我们组织了带群众性的缉私工作,给缉私者以较高的奖励,严惩舞弊营私。”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缉私汉语 快速查询。
缉私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查缉走私活动,主要指海关等执法部门依法打击走私行为的职责。以下是详细解释:
缉私(拼音:jī sī)指通过侦查、制止和惩处等手段,打击走私犯罪活动。它是海关为保障国家监管、税收和经济安全而采取的重要措施。具体包括搜查走私货物、缉捕走私人员等行动,常见于海关监管区域及沿海沿边地带。
缉私不仅是海关的核心职能,也涉及国际合作。例如,在珠江口等水域,缉私艇常通过高速追缉、跳帮控制等方式拦截走私船。
如需进一步了解法律条款或案例细节,可参考海关相关法规或实际执法报道。
缉私是指对走私活动进行调查、取缔、打击的行为。走私指的是违反法律规定,未经税关或其他相关部门批准,非法携带、运输、贮存、销售、购买、邮寄、制造、加工或改装商品、货物或资金的行为。
缉字由“纟”和“寺”两个部首组成,共计12画。
缉字的本义为捕捉、追捕。私字的本义为私藏、私自收藏。根据走私行为与捕捉行为的相似性,将“缉”字与“私”字结合,形成了“缉私”这个词。
缉私的繁体字为績私。
在古代,缉私的字形与现代略有不同,但整体结构基本相似,都由“纟”和“寺”组成。
警察局加强了对边境地区的缉私力度。
缉毒、缉捕、缉拿、缉凶、缉敌。
打击走私、禁走私。
放任走私、纵容走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