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入军籍。犹入伍。 明 李东阳 《明故赠通议大夫熊公合葬墓志铭》:“公祖 景贤 ,籍戎 衡州 。”
“籍戎”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指编入军籍或入伍参军,即通过官方登记正式成为军人。该词由“籍”(登记名册)和“戎”(军事、军队)组合而成,强调通过官方程序加入军队。
文献用例
明代李东阳在《明故赠通议大夫熊公合葬墓志铭》中写道:“公祖景贤,籍戎衡州。”意为熊景贤的祖父在衡州登记入伍。
单字解析
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或历史叙述中,现代汉语已不常见,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具体指代。
“籍戎”属于历史词汇,需结合古代军事制度理解其登记入伍的含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典》或《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
《籍戎》是一部武侠小说,作者是金庸先生。小说以北宋抵抗辽国入侵为背景,讲述了宋室皇族秘密聚集一群忠诚勇敢的江湖人士,组成抗辽联军的故事。故事中的“籍戎”指的是招募行伍,发动民众应征参战。
《籍戎》的拆分部首是“⺮”(zhú,也叫竹)和“戈”(gē)。其中,“⺮”是左部,表示与竹子相关的意思;“戈”是右部,表示与兵器相关的意思。
按照拆分部首和笔画的排列顺序,可以将《籍戎》的拼写分为:
《籍戎》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按照历史记载,南北朝时期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有“方音所称”。“方音”一词用于指代音节或字音的规范。
《籍戎》的繁体字为“藉戎”。在繁体字中,“藉”(jí)的意思是依靠、借助;“戎”(róng)的意思是兵器、兵戈。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并不同于现在的标准字形,因此《籍戎》的写法也与现在有所区别。古时候,可以将《籍戎》改写为“籍軔”。其中,“軔”(rěn)是“辛”的异体字,表示兵器。
1. 张将军发动义勇军,籍戎民众,一举击溃了辽国入侵的敌人。
2. 虽然战争残酷,但抗辽行动中的籍戎义士们依然坚守信念,不畏艰难。
组词:“籍戎”没有特定的组词,但可以与其他词组合,如“籍戎民众”、“籍戎义士”。
近义词:“动员”,“招募”,“征兵”。
反义词:“解散”,“解除”,“退兵”。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