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强迫登上帝王之位。《晋书·石勒载记下》:“ 弘 大惧,让位於 季龙 ……遂以 咸和 七年逼立之,改年曰 延熙 。”《晋书·慕容宝载记》:“长上 段速骨 、 宋赤眉 因众军之惮役也,杀司空、 乐浪王 宙 ,逼立 高阳王 崇 。”《辽史·食货志上》:“会 天祚 播迁, 耶律敌烈 逼立 梁王 雅里 。”
(2).指山崖等像墙壁一样陡立。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庐山日记》:“潭前峭壁乱耸,回互逼立,下瞰无底。”
“逼立”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种主要含义:
指通过胁迫手段迫使某人登上皇位或权力高位。该用法多见于历史文献,例如:
指山崖、岩石等像墙壁般直立的地形特征。例如:
(注:以上解释综合自查字典、晋书等文献及徐霞客游记的记载)
逼立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逼迫立即行动或做出决定。它常用来形容情况紧迫或被迫采取行动的情况。
逼立的部首是辶,它由5个笔画组成。
逼立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中。它的使用早在《周易·乾卦》中就有出现。逼立这个词在古代的含义与现在大致相同,用来表示迫使或强迫立即行动。
逼立在繁体中的写法是「逼立」,拥有和简体一样的意义和发音。
在古代,逼立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然而,整体上来说,它的基本构造和现代写法并没有太大区别。
1. 情况危急,我们必须逼立行动。
2. 老板催促我们完成任务,逼立得我们焦头烂额。
逼迫、迫立、迫于、逼急、立即。
催促、强迫、迅速、急迫。
拖延、放慢、缓慢、迟疑。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