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仆的意思、羁仆的详细解释
羁仆的解释
语本《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居者为社稷之守,行者为羈絏之僕。”本指马夫,后泛指臣仆。《三国志·吴志·贺邵传》:“任授失贤,一朝丧没,君臣係颈,共为羈僕。” 清 吴伟业 《毛子晋斋中读宋谢翱<西台恸哭记>》诗:“ 庐陵 赴急难,幕府从羈僕。”
词语分解
- 羁的解释 羁 (羈) ī 马笼头:无羁之马。羁绁(.马笼头和缰绳;.喻束缚)。 束缚,拘束:羁押。羁绊。羁缚。羁囚。放荡不羁。 停留,使停留:羁旅(长久寄居他乡)。羁留。羁泊。羁滞。 古代女孩留在头顶像马笼头的
- 仆的解释 仆 ū 向前跌倒:仆倒。前仆后继。 奴主 仆 (僕) ú 被人雇佣差遣服务的人,与“主”相对:仆人。仆从。 旧谦称“我”。 奴主 笔画数:; 部首:亻;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羁仆”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1.词源与释义
- 出处:源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的“居者为社稷之守,行者为羁绁之仆”。
- 本义:原指“马夫”。“羁”指马笼头,“绁”为缰绳,合称“羁绁”,代指牵马的人;“仆”即仆役。
- 引申义:后泛化为“臣仆”或“随从”,指代依附于主君或权贵的仆从。
2.历史用例
- 《三国志·吴志·贺邵传》中以“羁仆”形容君臣受制于人的处境:“共为羁仆”。
- 清代吴伟业的诗作中,用“幕府从羁仆”描述随军仆从的角色。
3.读音与结构
- 拼音:jī pú(“仆”读作pú,指仆役;若读pū则为“跌倒”义,需区分)。
- 词性:名词,属偏正结构,“羁”修饰“仆”,强调其职责与身份。
4.现代使用
- 该词现已罕用,多见于古籍或历史文学研究,需结合语境理解其具体含义。
“羁仆”从具体的马夫演化为广义的臣仆,反映了古代社会等级制度中的从属关系。
网络扩展解释二
羁仆的意思
《羁仆》指被束缚、被困住的仆人或侍从。这个词常用来表示受制约、受压迫、受限制的状态。
拆分部首和笔画
《羁仆》的拆分部首是“羊”和“白”,分别表示“羊毛”和“白色”;它的总笔画数是27画。
来源
《羁仆》的来源可追溯至中国古代的奴隶制度。在封建社会中,奴隶是主人所有的财产,像牲畜一样被拴住,丧失了自由和尊严。所以,将被束缚的奴隶称为“羁仆”。
繁体
《羁仆》的繁体字为「羈僕」。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汉语中,羁仆的写法略有变化,即「羇彿」。
例句
1. 他整日忧心忡忡,仿佛是个羁仆。
2. 历史上许多民族长期被其他强国羁仆,无法获得真正的独立。
组词
羁绊、羁留、追求自由、解放、奴隶
近义词
奴隶、束缚、拘束、压迫
反义词
自由、解放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