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言上书。《资治通鉴·梁简文帝大宝元年》:“甲子, 南平王 恪 帅文武拜牋推 湘东王 绎 为相国,总百揆; 绎 不许。”
“拜牋”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释:
基本释义
“拜牋”意为“犹言上书”,指以恭敬的态度呈递文书或奏章,常用于正式场合的文书往来。其中“牋”通“笺”,指古代的书信或奏记文体。
结构与词性
文献出处
该词可见于《资治通鉴·梁简文帝大宝元年》的记载:“南平王恪帅文武拜牋推湘东王绎为相国”,描述官员集体呈递文书推举职位的情景。
语境分析
在历史文献中,“拜牋”多用于臣子向君主、下级向上级表达请求或建议,体现古代文书制度的礼仪性。例如《二刻拍案惊奇》中“纳头四拜”的动作,可辅助理解“拜”在礼仪中的核心地位。
如需进一步了解近义词、反义词或具体用法,可查看提供的在线查询工具。
《拜牋》是一个汉字词语,由“拜”和“牋”两个字组成。
“拜”字的部首是手,笔画数为8;“牋”字的部首是牛,笔画数为7。
《拜牋》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乃下牋而拜。”意思是写信并表示敬意的意思。
《拜牋》的繁体写法为「拜牋」。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在形状和结构上与现代有所不同,但《拜牋》这个词的基本意义和写法没有改变。
1. 我收到了他的拜牋,表示他对我的尊重和祝福。
2. 在古代,人们常常用拜牋来沟通思念之情。
常见的与《拜牋》相关的组词有:
1. 拜访:礼貌地探访或问候。
2. 牋牍:古代写字用的竹简、木版等。
与《拜牋》意思接近的词语有:
1. 打招呼:主动向别人问好或寒暄。
2. 联络:通过信息、电话等方式与他人保持联系。
与《拜牋》意思相反的词语有:
1. 忽略:不去注意或不加重视。
2. 冷落:对待冷淡,不关心或疏远。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