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进退有节的意思、进退有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进退有节的解释

谓前进后退动作均合法度。 唐 王起 《昆明池习水战赋》:“观乎作军政,临武事,进退有节,沿迴趋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进退有节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的言行举止恰当得体,既能适时进取,也能妥善退让,始终符合礼仪规范和处事分寸。其核心在于把握行为尺度,体现修养与智慧。以下从释义、出处、用法等角度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含义

    “进”指前进、进取,“退”指退避、谦让,“节”意为节度、分寸。整体强调行为需有节制,符合时宜与规范。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引申义

    形容为人处世张弛有度,既不失进取之心,又懂审时度势,体现高度的自律性与情境判断力。

    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二、典籍溯源

  1. 古代文献依据

    该成语的思想可追溯至儒家经典。《礼记·曲礼上》载:“进退有度,左右有局”,强调行为需符合礼制框架。

    来源:《礼记译注》(中华书局)

  2. 历史用例

    清代曾国藩家书云:“立身之道,以禹、稷之节俭,兼老、庄之退让,乃为进退有节”,将节俭与谦退并列为处世准则。

    来源:《曾国藩全集》(岳麓书社)


三、应用场景

  1. 个人修养

    用于赞誉人言行得体,如:“他待人接物进退有节,深受同事敬重。”

  2. 职场智慧

    形容决策者审时度势,如:“谈判中进退有节的策略,最终促成双方合作。”

    来源:《中华成语大辞典》(商务印书馆)


四、文化内涵

此成语浓缩中国传统中庸哲学,与《孙子兵法》“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的辩证思维一脉相承,强调动态平衡的处世艺术。

来源:《中国文化关键词》(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

  1. 罗竹风 主编,《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
  2. 李行健 主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3. 王文锦 译解,《礼记译注》,中华书局,2016.
  4. 《曾国藩全集》,岳麓书社,2011.
  5. 向光忠 等编,《中华成语大辞典》,商务印书馆,2009.
  6. 陶东风 主编,《中国文化关键词》,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网络扩展解释

“进退有节”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与出处


二、详细解释


三、使用场景


四、感情色彩与语法功能


五、补充信息

如需进一步探究历史用例,可参考《东周列国志》等古籍中的相关描述。

别人正在浏览...

哀恤白麻纸半刻襞幅鄙细参照草立昌华称旨褫身尺薪除尘啐醴灯台守殿春东京六姓东西斗辩怪慑官校古井不波涵胡鹤料符鹤兆黄蜡虎跳峡楷木禁严就座基兆撩理路福闾亭马祟能否粘附配衬皮棉甓社湖帢帽青羌坂清玅蹊要缺编乳扇撒扇杀坯深弓时为十斋树丫投明土牛木马稳住神儿鰕槎厢吏下女写照嘻和吸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