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主的意思、庙主的详细解释
庙主的解释
(1).宗庙中的牌位。《后汉书·光武帝纪下》:“迁 吕太后 庙主于园,四时上祭。”《北史·林邑传》:“入其都,获其庙主十八枚,皆铸金为之,盖其国有十八世。”《明史·徐忠传》:“城陷,捧庙主自6*焚死。”
(2).寺庙的住持。《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到了庙中,庙主自然出来迎接。”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孝女》:“庙主畏罪,与其徒终夜巡视。”
词语分解
- 庙的解释 庙 (廟) à 供奉祖先的房屋:家庙。宗庙。太庙。 供神佛或历史上有名人物的地方:孔庙。岳庙。寺庙。 王宫的前殿,泛指朝廷:庙堂。 笔画数:; 部首:广; 笔顺编号:
- 主的解释 主 ǔ 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脑:主人。物主。失主(失掉财物的人)。当家作主。 旧时臣子称君王,下级称上级,仆人称家主:君主。主上。 对事物的意见或认为应当如何处理,决定:主张。主见。主意。主义。 对事物有决定权力:民主。自主。主持。主宰。主权(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的权力)。 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主次。主要。主力。主将(刵 )。 预示:早霞主雨。 旧时为死人立的牌位:木主。神主。 *********、伊斯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庙主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庙主”一词在汉语中有两层核心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宗庙中的牌位
指古代宗庙内供奉祖先或神明的牌位(木主),是祭祀仪式中的重要象征物。
- 历史文献: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记载“迁吕太后庙主于园,四时上祭”,说明汉代已有将庙主迁移并定期祭祀的惯例。
《明史·徐忠传》提到“捧庙主自焚死”,反映牌位在战乱中的特殊意义。
二、寺庙的住持
指寺庙中总管事务的负责人,通常为僧人或道士。
- 实例与用法:
《醒世恒言》中描述“庙主自然出来迎接”,体现住持的接待职能。
现代用法如“中岳庙主天浪子”,指代寺庙管理者。
词义演变与语境
- 古代侧重牌位:多用于皇家或宗族祭祀场景,如《北史》提及“庙主十八枚,皆铸金为之”。
- 后世转向住持:随着宗教发展,“庙主”逐渐成为寺庙管理者的通称,如“用张良洞的庙产办书院”需与庙主协商。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后汉书》《醒世恒言》等原始文献,或参考汉典、查字典等工具书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庙主的意思
庙主是指寺庙中的主要负责人,负责管理和管理庙宇的日常事务。
庙主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庙主的拆分部首是⼩口 (kǒu),庙主的总笔画数为8。
庙主的来源
庙主一词源自于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庙宇中供奉的神明需要一个负责管理事务的人,这个人被称为庙主。
庙主的繁体
庙主的繁体字为廟主。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庙主的写法并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化。
庙主的例句
1. 这位庙主管理庙宇已经有十年的经验了。
2. 庙主每天负责祭祀和管理寺庙事务。
庙主的组词
庙宇、庙堂、庙会、庙祝、庙观
庙主的近义词
寺主、庙祠主、庙务主
庙主的反义词
信徒、香客、游客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