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朔方的意思、朔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朔方的解释

[north] 北方

北方申命和叔,宅朔方,曰 幽都。——《书·尧典》

详细解释

(1).北方。《书·尧典》:“申命 和叔 ,宅朔方,曰幽都。” 蔡沉 集传:“朔方,北荒之地。”《楚辞·刘向<九叹·远游>》:“遡高风以低佪兮,览周流於朔方。” 王逸 注:“周徧流行於北方也。” 鲁迅 《野草·雪》:“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2).郡名。 西汉 元朔 二年(公元前127年)置。治所在 朔方 ,今 内蒙古自治区 杭锦旗 北。 东汉 末废。《汉书·卫青传》:“ 元朔 五年春,令 青 将三万骑出 高闕 …… 代 相 李蔡 为轻车将军,皆领属车骑将军,俱出 朔方 。”参阅《汉书·地理志下》、 清 吴卓信 《汉书地理志补注·朔方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朔方”是汉语中具有历史纵深的地理方位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朔”本义为农历每月初一,引申指“初始方位”。《说文解字》释:“朔,月一日始苏也”,因月亮新生于北方,故“朔方”特指北方。《汉语大词典》明确标注“朔方”即“北方地区”(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二、历史地理指向

  1. 行政建制:汉武帝时期正式设立“朔方郡”,辖今内蒙古河套地区,《汉书·地理志》载:“朔方郡,武帝元朔二年开”,成为汉代北疆军事重镇。
  2. 方位坐标:《尔雅·释训》称:“朔,北方也”,《水经注》载黄河“过朔方临戎县西”,均以朔方作为北方地理标识。

三、文化意象 在文学作品中,朔方常象征苍茫肃穆之境。杜甫《咏怀古迹》有“朔方健儿好身手”,陆游诗云“朔风吹雪透刀瘢”,皆以朔方指代北地苦寒之境,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边疆的集体记忆。

网络扩展解释

“朔方”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以下从不同角度综合解释:

一、基本词义

  1. 字面含义
    “朔”指北方,如《尔雅》中明确“朔,北方也”;“方”可指方向或地域。组合后,“朔方”字面意为“北方”或“北方的地域”。

  2. 古籍引用

    • 《书·尧典》记载:“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这里指北方荒远之地。
    • 鲁迅在《雪》中写道:“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此处形容北方寒冷的气候特征。

二、历史与地理

  1. 汉代郡名
    西汉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设朔方郡,治所在今内蒙古杭锦旗北部,东汉末废除。

  2. 唐代沿革

    • 唐初改岩绿县为“朔方县”,位于今陕西靖边县一带。
    • 设“朔方节度使”,管辖今宁夏、陕北等区域,是唐代北方军事重镇。

三、引申含义

  1. 象征边远艰苦之地
    在成语中,“朔方”常代指边疆荒凉、环境恶劣的区域,如“朔方戍卒”形容驻守北疆的士兵。

  2. 人名寓意
    作为名字时,“朔”取北方、初始之意,“方”象征正直与方向,整体寓意刚正不阿、志向远大。


四、总结

“朔方”一词既指具体地理位置(如汉代郡县、唐代军政区划),也承载文化意象(北方、边塞、艰苦)。其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历史文献中多偏向地理与行政概念,文学及日常用语则更侧重象征意义。

别人正在浏览...

罢怠百齿梳拜坟爆流泉毕世长杨宫刬剃程控蚩尤祠崇祀蹈和道行惦记抵嘘讽告革职留任鸿都之事换文滑托鹄版交遘戒慎激溜拘纍科订枯藜拉持兰谱老公祖连网厉鬼黎毯沦落马法埋名隐姓满载而归马蹄表闷气南能北秀跑腿坪台前功皆弃前亲晚后千人所指签事侵与沙麻竹伤恫山公醉圣谛生革湿肉伴干柴四患天人感应铁炉通衔僞服卧榻之侧﹐岂容鼾睡悟头诗贤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