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朔方的意思、朔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朔方的解释

[north] 北方

北方申命和叔,宅朔方,曰 幽都。——《书·尧典》

详细解释

(1).北方。《书·尧典》:“申命 和叔 ,宅朔方,曰幽都。” 蔡沉 集传:“朔方,北荒之地。”《楚辞·刘向<九叹·远游>》:“遡高风以低佪兮,览周流於朔方。” 王逸 注:“周徧流行於北方也。” 鲁迅 《野草·雪》:“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2).郡名。 西汉 元朔 二年(公元前127年)置。治所在 朔方 ,今 内蒙古自治区 杭锦旗 北。 东汉 末废。《汉书·卫青传》:“ 元朔 五年春,令 青 将三万骑出 高闕 …… 代 相 李蔡 为轻车将军,皆领属车骑将军,俱出 朔方 。”参阅《汉书·地理志下》、 清 吴卓信 《汉书地理志补注·朔方郡》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朔方”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以下从不同角度综合解释:

一、基本词义

  1. 字面含义
    “朔”指北方,如《尔雅》中明确“朔,北方也”;“方”可指方向或地域。组合后,“朔方”字面意为“北方”或“北方的地域”。

  2. 古籍引用

    • 《书·尧典》记载:“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这里指北方荒远之地。
    • 鲁迅在《雪》中写道:“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此处形容北方寒冷的气候特征。

二、历史与地理

  1. 汉代郡名
    西汉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设朔方郡,治所在今内蒙古杭锦旗北部,东汉末废除。

  2. 唐代沿革

    • 唐初改岩绿县为“朔方县”,位于今陕西靖边县一带。
    • 设“朔方节度使”,管辖今宁夏、陕北等区域,是唐代北方军事重镇。

三、引申含义

  1. 象征边远艰苦之地
    在成语中,“朔方”常代指边疆荒凉、环境恶劣的区域,如“朔方戍卒”形容驻守北疆的士兵。

  2. 人名寓意
    作为名字时,“朔”取北方、初始之意,“方”象征正直与方向,整体寓意刚正不阿、志向远大。


四、总结

“朔方”一词既指具体地理位置(如汉代郡县、唐代军政区划),也承载文化意象(北方、边塞、艰苦)。其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历史文献中多偏向地理与行政概念,文学及日常用语则更侧重象征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朔方的意思

朔方(shuò fāng)指的是古代中国北方,特指位于黄河以北、塞外的辽阔地区。由于朔方地区地势高峻,气候寒冷,故得名“朔方”。这个词汇常用于古代文学作品中,用来形容北方的荒凉、严寒和艰苦。

朔方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朔方的拆分部首是木(mù),部首的作用是确定字的大致范围。它的总笔画数是16划,笔画数指的是写这个字所需要的基本笔画数量。

朔方的来源

“朔方”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禹贡》一书中,用来形容神农氏的子孙自称来自北方的陇右地区。后来,这个词汇逐渐演变为指代整个北方地区。朔方也曾是古代中国军事重镇,是抵御外敌入侵的重要界线。

朔方的繁体

朔方的繁体字是「朔方」,没有太大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朔方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例如,有时会将“方”写作“方”,有时会将“朔”写作“桑”。这是因为古代汉字的字形在演变过程中会有一些变化。

朔方的例句

1. 古书中常用“朔方”一词形容北方地区的荒凉和严寒。

2. 游子在南方常常思念着故乡的朔方之雪。

朔方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朔风、朔月、朔日。

近义词:北方、边疆、塞外。

反义词:南方、中原。

别人正在浏览...

拜读柏梁体边沿博学审问程位絺辞绘句垂衣裳淬厉黨族涤烦子顿学累功法防法术发条腑肺高出一筹宫槛花舫花腊霍地虎兕出柙夹被囏阨荐新襟子驹跋肯道孔帷袴脚赖皮醪醩罹祸临莅流向留阻隆德没毛大虫模度木曜日难进易退男人弄虚作假欧风美雨千骑千里骥岂独器件人微言贱神怡心旷殊轨书柜书坛送勘挺敌通时达务诬饰无形陷脱小余销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