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矜贫救厄”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要点进行解释:
基本释义
指怜悯救济遭受贫穷苦难的人。其中,“矜”意为怜悯,“厄”指困苦、灾难。
出处与结构
用法与特点
相关扩展
示例应用:
古代善人常以“矜贫救厄”为己任,如设立粥棚救济灾民,体现了传统道德中的济世精神。
建议在理解时结合《云笈七签》原文语境,进一步体会其文化内涵。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权威成语辞典。
矜贫救厄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心怀悲悯、关怀他人贫穷和困厄的品质和行为。它传达了对弱势群体关心和援助的精神。
矜:矢 + 儿,共5画
贫:贝,共6画
救:攴 + 且,共10画
厄:厂 + 卩,共4画
《矜贫救厄》一词最早见于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在这篇文章中,刘禹锡描绘了自己家境贫寒,然而他并不因此而感到自卑,反而对自己身处困境,仍然乐观坚持,憧憬未来。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社会改革的期望和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心。在这一篇中,他用了“矜贫救厄”来形容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矜貧救厄
古代在写汉字时,有些变动,但整体结构基本保持一致。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矜贫救厄的精神,关心并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人。
- 矜情:形容优柔寡断或过于重视自身情感
- 救星:指拯救人们于危难中的人或物
- 贫富悬殊:形容贫富之间的巨大差距
- 怜悯
- 慈悲
- 漠不关心
- 冷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