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候的意思、表候的详细解释
表候的解释
(1).显现于外面的征候。 汉 王充 《论衡·骨相》:“人命禀於天,则有表候於体,察表候以知命,犹察斗斛以知容矣。表候者,骨法之谓也。”
(2).以圭表测影。《隋书·天文志上》:“ 刘向 二分之影,直以率推,非因表候,定其长短。” 唐 刘禹锡 《天论中》:“天形恆圆而色恆青,周迴可以度得,昼夜可以表候,非数之存乎?”
词语分解
- 表的解释 表 (⑤錶) ǎ 外部,外面,外貌:表面。外表。仪表。表象。表层。表皮。 显示:表示。表态。表征。表达。表露。表演。表情。略表心意。 中医指用药物把感受的风寒发散出来:表汗。 分类分项记录事物的文件:
- 候的解释 候 ò 等待:等候。候车室。候选人。守候。候补。候场。候审。候诊。 看望,问好:伺候。问候。 时节:时候。气候。候鸟。候虫。 事物在变化中的情状:火候儿。症候。 古代把五天称为“一候”,现气象学上仍沿
专业解析
“表候”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其释义源自权威汉语工具书和古籍用例:
-
本义:显现征候
- 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显露出来的迹象、征兆或现象。常用于描述自然现象(如天文、气象)或人事变迁即将发生的预兆。
- 来源依据: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对“表候”的释义之一即为“显现征候”。
- 《晋书·天文志上》:“凡五星见伏、留行、逆顺、迟速应历度者,为得其行,政合于常;违历错度,而失路盈缩者,为乱行。乱行则为天矢彗孛,而有亡国革政,兵饥丧乱之祸云。……此五星之表候也。” 此句明确将五星运行的异常现象称为“表候”,即预示灾祸的征兆。 (引用古籍原文佐证词义)
-
引申义:仪表举止
- 指人的外表、容貌、风度、姿态等外在表现。侧重于通过外在形象反映内在气质或状态。
- 来源依据:
- 《汉语大词典》亦收录此义项。
- 《梁书·刘孝绰传》:“孝绰幼聪敏,七岁能属文。…… 舅齐中书郎王融深赏异之,常与同载以适亲友,号曰神童。融每言曰:‘天下文章,若无我当归阿士。’阿士,孝绰小字也。…… 孝绰少有盛名,而仗气负才,多所陵忽;有不合意,极言诋訾。领军臧盾、太府卿沈僧杲等,并被时遇,孝绰尤轻之。每于朝集会同处,公卿间无所与语,反呼驺卒访道途间事,由此多忤于物。…… 然孝绰辞藻为后进所宗,世重其文,每作一篇,朝成暮遍,好事者咸讽诵传写,流闻绝域。文集数十万言,行于世。子谅,亦有才学,位至尚书殿中郎。孝绰弟孝仪、孝威,并工属文。孝仪字子谅,幼孤,与诸兄弟相勖以学,并工属文。高祖谓周舍曰:‘第一官当用第一人。’故以孝仪为尚书殿中郎。 孝仪为人宽厚,内行尤笃。第二兄孝能早卒,孝仪事寡嫂甚谨,家内巨细,必先谘决。与妻子朝夕供事,未尝失礼。世以此称之。初,孝仪为晋安王长史。王入为皇太子,仍补太子洗马,迁中舍人。 时昭明太子尚幼,武帝敕太子曰:‘ 表候宜须有赡,可令洗马掌之。’”** 此段记载中,梁武帝叮嘱太子要注意仪表举止(“表候”),并让刘孝仪(时任洗马)负责此事,明确体现了“表候”指人的仪表风度。 (引用古籍原文佐证词义)
“表候”一词在古汉语中,核心含义指向“外在的显现”。它既可以指自然界或事件发展过程中显露出来的征兆(显现征候),也可以指人的外在容貌、神态和举止(仪表举止)。这两个义项均得到权威辞书(如《汉语大词典》)的收录和重要历史文献(如《晋书》、《梁书》)具体语境的印证。
网络扩展解释
“表候”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含义,需结合具体使用场景区分:
一、作为成语(现代常用义)
-
基本含义
指表面上看似合适或可信,实则虚伪不可靠。由“表”(外表)和“候”(等待)组合而成,强调通过观察表象等待真相显露的过程。
-
使用场景
- 形容人言行不一,如表面友善却暗藏心机;
- 描述事物表里不符,如虚假宣传与实际效果差异大。
二、古代文献中的含义
-
外在征候
汉代王充《论衡》中指通过体表特征推测命运,如“察表候以知命”。
-
天文测量
指用圭表(古代测日影仪器)观测天象,如《隋书》记载“非因表候,定其长短”。
注意事项
现代汉语中主要使用成语含义,古代用法多见于文献研究。使用时需根据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避免混淆。
别人正在浏览...
霸德抱树宝挝本宗闭链烃冰上人赤白鸱鸮弄舌从容點題笃切放蒙挣富平侯更调根援个头儿勾头探脑豪门贵胄核苷酸健卒狡滑勦浄岌峇罽宾进草鲸骞九功菊醴忾叹连帙累牍领巾柳蚕流民图鸾镳吕公茭没见食面明公敏速排优葩经攀高接贵乾钧千钧重负敲碁忍古如出一口伤沴射手施展顺次绥辑损益表填凑同寮凸透镜洿莱无名牾逆限隔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