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津径的意思、津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津径的解释

亦作“ 津逕 ”。通向渡口的路。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应劭 曰:‘ 东武城 东北三十里,有 阳乡 故县也,又东散絶,无復津逕。’”《南齐书·李安民传》:“ 安民 率水军攻前,破 荆亭 ,絶其津逕。”《魏书·拓跋鉴传》:“﹝将军﹞闢境克城,功著不日,据要扼喉,津径势阻,可谓勋高三捷。”《南史·王懿传》:“﹝ 王懿 ﹞食毕欲行,而暴雨莫知津径。”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津径”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释:

一、基本释义

“津径”指通向渡口的小路,其中:

二、古籍用例

该词多见于地理或军事文献中,例如:

  1. 《水经注》描述“东武城”地形时提到“无复津径”,指道路中断后无法通往渡口;
  2. 《南史·王懿传》记载暴雨导致“莫知津径”,形容道路被淹没后难以辨认方向;
  3. 《魏书·拓跋鉴传》用“津径势阻”强调占据水路要道的地理优势。

三、其他说明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引用,可参考汉典等专业辞书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津径

津径是一个汉字词,由部首“水”和“巠”组成。部首“水”表示与水有关,而“巠”则是一个形状类似河流的象形字。

津径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中。在古代,人们用河流作为交通工具的主要方式。因此,“津径”一词指的是航运线路或水道。

在繁体字中,津径的写法和简体字基本相同,只是字形稍有不同。在繁体字中,“水”字的下方有一个横折,表示水流动的形状。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津径的字形也有一些不同。在早期的古代汉字中,津径的字形更加草书化,笔画也较为简单,但整体结构和意义并没有改变。

以下是一些关于津径的例句:

1. 珠江是中国最长的津径之一。

2. 这条津径通往海洋,是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与津径相关的常用组词有:

1. 津门:指港口城市。

2. 津泊:指航运停靠的地方。

3. 津梁:指连接两岸的桥梁。

4. 津渡:指河流上的渡口。

与津径意义相近的词汇有:

1. 河道:指河流的通道。

2. 航线:指航行的线路。

3. 通航:指河流或水道可以航行。

与津径意义相反的词汇有:

1. 障碍:指阻碍或阻挡。

2. 封闭:指关闭或封锁通道。

3. 隔离:指阻隔或隔绝。

综上所述,津径是一个古代汉字,意为航运线路或水道。它的写法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中,而与之相关的词汇有津门、津泊、津梁和津渡等,意义相近的词汇有河道、航线和通航,意义相反的词汇有障碍、封闭和隔离。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