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旌夏的意思、旌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旌夏的解释

古时乐舞所用的大旗。《左传·襄公十年》:“舞师题以旌夏, 晋侯 惧而退,入于房。” 杜预 注:“旌夏,大旌也。” 孔颖达 疏:“谓舞初入之时舞师建旌夏以引舞人而入,以题识其舞人之首。” 汉 马融 《广成颂》:“建雄虹之旌夏,揭鸣鳶之脩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旌夏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古语词,其释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指古代乐舞时所用的大旗。该词由“旌”和“夏”复合构成,“旌”本义为牦牛尾装饰的旗子,《说文解字》释作“游车载旌,析羽注旄首”,后泛指旗帜;“夏”通“大”,《尔雅·释诂》注“夏,大也”,此处特指乐队仪仗的规模。

二、引证文献

  1. 最早见于《左传·襄公十年》:“舞师题以旌夏,晋侯惧而退入于房”,杜预注:“旌夏,大旌也。题,识也。以大旌表识其行列。”此处记载了公元前563年宋国乐师用旌夏引导舞队,致晋悼公受惊的历史事件。
  2. 《宋史·乐志》载“前部鼓吹,振作旌夏”,印证了宋代仪仗中仍保留此制。

三、用法说明 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礼乐制度中的仪仗器物,现代汉语中已罕用。其文化内涵折射出周代“制礼作乐”的政治传统,《周礼·春官》所载“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的制度可作互证。

注:本文释义主要依据《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十三经注疏》等典籍,引证文献来自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

网络扩展解释

“旌夏”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理解:

一、基本释义

旌夏(jīng xià)指古代乐舞中使用的大旗,主要用于引导舞队进退或标识舞者位置。例如《左传·襄公十年》记载:“舞师题以旌夏,晋侯惧而退,入于房”,杜预注“旌夏,大旌也”。


二、字义拆解

  1. 旌(jīng)

    • 本义:古代旗杆顶端装饰彩色羽毛或牦牛尾的旗帜,如《说文解字》提到“旌,游车载旌析羽”。
    • 引申义:表彰(如“旌表”)。
  2. 夏(xià)

    • 此处并非指季节或朝代,而是取“大”之意。杜预在《左传》注释中明确“夏”为“大”,故“旌夏”即“大旌”。

三、文献例证


四、总结

“旌夏”是古代礼乐文化中的特殊旗帜,兼具实用功能(引导舞队)和象征意义(彰显仪式庄重)。其词义可通过分解“旌”(装饰性旗帜)与“夏”(大)来理解,相关文献记载集中在先秦至汉代的典籍中。

别人正在浏览...

騃谑必然波老儿不顺气曹刿论战剗夺场期除脱打火悼惧刀下留人得言钉书匠地雁东磕西撞督进贰使番番番寺法友怫悒干草堆镐头归投嗐声跺脚含义洪隧狐兔之悲加膝坠泉夹讯结队金齑玉脍金琖箕裘相继救生衣苦菜花黎刀留兰香六幽母老虎泥而不滓鹏抟鹢退乞与犬吠之盗赛神圣库柿漆十日拴缚顺产槊棋天除天壤之隔擿谶通易碗柜王杖见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