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旌夏的意思、旌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旌夏的解釋

古時樂舞所用的大旗。《左傳·襄公十年》:“舞師題以旌夏, 晉侯 懼而退,入于房。” 杜預 注:“旌夏,大旌也。” 孔穎達 疏:“謂舞初入之時舞師建旌夏以引舞人而入,以題識其舞人之首。” 漢 馬融 《廣成頌》:“建雄虹之旌夏,揭鳴鳶之脩橦。”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旌夏”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一、基本釋義

旌夏(jīng xià)指古代樂舞中使用的大旗,主要用于引導舞隊進退或标識舞者位置。例如《左傳·襄公十年》記載:“舞師題以旌夏,晉侯懼而退,入于房”,杜預注“旌夏,大旌也”。


二、字義拆解

  1. 旌(jīng)

    • 本義:古代旗杆頂端裝飾彩色羽毛或牦牛尾的旗幟,如《說文解字》提到“旌,遊車載旌析羽”。
    • 引申義:表彰(如“旌表”)。
  2. 夏(xià)

    • 此處并非指季節或朝代,而是取“大”之意。杜預在《左傳》注釋中明确“夏”為“大”,故“旌夏”即“大旌”。

三、文獻例證


四、總結

“旌夏”是古代禮樂文化中的特殊旗幟,兼具實用功能(引導舞隊)和象征意義(彰顯儀式莊重)。其詞義可通過分解“旌”(裝飾性旗幟)與“夏”(大)來理解,相關文獻記載集中在先秦至漢代的典籍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旌夏》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旌夏》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旗幟高挂在夏天。這個詞形象地描述了夏季炎熱的陽光下,旗幟飄揚的景象,也象征着炎熱夏季的驕陽氣象。

拆分部首和筆畫

《旌夏》的部首是日字旁,表示“太陽”,讀音為"rì"。它的總筆畫數為11,分别由“方”、“斤”、“戶”、“舊”、“斥”、“斤”、“戶”、“冂”、“亠”、“冖”和“夊”組成。

來源和繁體

《旌夏》是由中國古代文人創造的一個詞語,沒有特定的出處。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旌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字形會有一些變化。《旌夏》這個詞在古時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基本上字義沒有發生變化。

例句

1. 今年夏季,我們将在校園中懸挂起鮮豔的旌夏。

2. 藍天白雲下,旗幟飄揚,正是旌夏的季節。

組詞

1. 雷旌:指由雷神所執掌的旗幟。

2. 旌旗:指旗幟、旗幡。

3. 夏天:指夏季的季節。

近義詞

1. 旌旗:與《旌夏》意義相近,都指旗幟、旗幡。

2. 旗幟:與《旌夏》意義相似,都指代代表某種意義或團體的旗子。

反義詞

冬日:與《旌夏》相對立,指代冬季的季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