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恐惧。 晋 潘岳 《西征赋》:“心战惧以兢悚,如临深而履薄。”《太平广记》卷四二七引 唐 张读 《宣室志·李徵》:“君衔命乘传,当甚奔迫。今久留,驛隶兢悚万端,与君永诀。” 明 方孝孺 《答许廷慎》:“如僕自揣百无所有,以粗识数字,大为所困,当危忧兢悚时,自誓欲以所能归诸造物,甘为庸人而不可得。”
“兢悚”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析:
总结来说,“兢悚”通过复合词形式,将谨慎与恐惧双重含义结合,生动刻画了人在极端情境下的心理与生理反应。
兢悚(jīng sǒng)是一个汉语词语,形容因恐惧、惊慌或紧张而引起的身体和心理的不安全感。
兢悚的部首分别是八(bā)和心(xīn),其中八部表示光明、气息,心部则表示与心理和情感有关。兢悚的总笔画数为15。
兢悚最早出现在《后汉书·倭贼传》中,原文引用了一位汉代文人班固的诗句:“兢兢悼悼,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用以形容人们面对困境或危险时的紧张和胆怯。
在繁体中文中,兢悚的写法为驚慄。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兢悚的「兢」字由两个部分组成,上面是八的上半部分,表示光明气息;下面是共字的下半部分,表示共同。按照古代的写法,「悚」字在左边有心的形状,右边是动,表示心情动荡不安。
他在听到那封恐吓信的时候感到兢悚不安。
兢兢业业、悚然不安
惊恐、惶恐、胆战心惊
安逸、泰然自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