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鸿鳞的意思、鸿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鸿鳞的解释

《汉书·苏武传》载有雁足传书之事, 汉 蔡邕 《饮马长城窟行》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之句。后人揉合两事用“鸿鳞”指代书信。 明 许自昌 《水浒记·感愤》:“望风怀想,引领临岐,喜接鸿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鸿鳞"的汉语词典释义

"鸿鳞"是一个古汉语合成词,由"鸿"与"鳞"二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代书信或传递消息的媒介,属于借代修辞手法。以下从字源、词义及文化背景分述:


一、单字释义

  1. 鸿(hóng)

    • 本义:大雁,一种候鸟。
    • 引申义:因大雁迁徙有序、可传递信息,古人以"鸿"象征书信。如《汉书·苏武传》载"雁足传书"典故。
    • 来源:《说文解字》释"鸿"为"鸿鹄也",段玉裁注:"凡大曰鸿,小曰雁。"
  2. 鳞(lín)

    • 本义:鱼类的鳞片。
    • 引申义:代指鱼类。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故"鱼"(鳞)成为书信的代称。
    • 来源:《说文解字》:"鳞,鱼甲也。"

二、合成词"鸿鳞"的语义

"鸿鳞"融合"鸿雁"与"鱼书"的意象,泛指书信或消息传递的载体,常见于古代诗文:


三、权威典籍例证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收录"鸿鳞"词条:

    鸿鳞:指书信。鸿雁和鱼。古代有鱼雁传书的传说,故称。

    例:明·张煌言《祭建国公郑羽长文》:"千里鸿鳞,竟无雁足。"

  2. 《辞源》(商务印书馆)释义:

    鸿鳞:犹言"鱼雁",指书信。


四、语义演变与使用范围


"鸿鳞"是古汉语中对书信的雅称,源自"鸿雁"与"鱼书"的文化符号,承载中国古代通讯方式的隐喻,现多见于文献研究与文学赏析。

网络扩展解释

“鸿鳞”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与古代书信传递的典故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1. 来源与构成
    “鸿鳞”由“鸿雁”和“鱼鳞”两个意象组合而成,分别对应两个历史典故:

    • 鸿雁传书:出自《汉书·苏武传》,记载苏武通过大雁传递书信的故事。
    • 鱼传尺素:源自东汉蔡邕《饮马长城窟行》中“双鲤鱼”藏书信的描写,古人将书信藏于鱼形木盒中传递。
  2. 引申含义
    后人将两者结合,用“鸿鳞”代指书信,表达对远方亲友的思念或信息传递的意象。例如明代许自昌《水浒记·感愤》中“喜接鸿鳞”即指收到书信的欣喜。

使用场景

补充说明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多作为典故引用或文学修辞。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词用例或近义词(如“鱼雁”“尺素”),可参考古典文学典籍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百材报章北山别眼笔杆丙舍避所不慌不忙不违尺薪邨落道貌发石车黑冒鹤蜕闳眇化导槐衮毁呰焦霹雳交萦佳语迹捕羁迟饥厄旧套舅子几舄鹃魂均湿空悬葵甲郎官鲙类从立车买誉末本某事魔掌木落囊涩攀朱槛披宫锦七级浮屠凄凉调乞量曲律请给嬗替生毋相见,死毋相哭室宿树盖桃汛统计员同义透骨草外伸相当笑喜喜效贞泄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