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贵介的意思、贵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贵介的解释

(1) [respectable]∶尊贵

有贵介公子,搢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晋· 刘伶《酒德颂》

(2) [your brother]∶敬辞,称人的兄弟

贵介弟

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左传·哀公二十六年》

详细解释

(1).尊贵,高贵。《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伯州犂 曰:‘所争,君子也,其何不知?’上其手,曰:‘夫子为 王子围 ,寡君之贵介弟也。’” 杜预 注:“介,大也。” 杨伯峻 注:“贵介即地位高贵。” 唐 白居易 《田盛可金吾将军勾当左衔事制》:“而 盛 生勋德门,有文武畧,居贵介而无佚,领谁何而有劳。” 明 许三阶 《节侠记·婿谒》:“他青年贵介,怎禁路途岧嶢。” 叶圣陶 《穷愁》:“盖博徒十数,有贵介子,有硕腹贾,拘禁之后,其家或輦金、或修书以赎之。”

(2).指尊贵、富贵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瑞云》:“ 瑞云 名譟已久,自此富商贵介,日接於门。” 叶圣陶 《登雁塔》:“那时候无非兴修些帝王宫殿、公侯的第宅、贵介的别墅。”

(3).指兄弟。 唐 白居易 《唐故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少保安定皇甫公墓志铭》:“当 宪宗 朝,公之仲,居相位,操利权也,从而附离者有之;公独超然,虽贵介之势不能及。及仲之失宠得罪也,从而缘坐者有之;公独皦然,虽骨肉之亲不能累。” 宋 苏辙 《皇弟佶加恩制》:“朕方推神之休,布泽于下,岂此贵介,而有忽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贵介”是汉语中用于形容身份尊贵、地位显赫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贵介”由“贵”(尊贵)和“介”(大、正直)组合而成,原指地位崇高的人,后多指贵族或显要人物。例如《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尊贵显达的人”,《古代汉语词典》则强调其“特指王公贵族”的属性。

二、词源演变 该词最早见于先秦文献,《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中“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即用此义,指君主的尊贵亲属。汉代后逐渐扩展至泛指社会地位显赫者,如《后汉书》中“贵介子弟”的表述。

三、使用特征

  1. 语体色彩:属书面雅语,常见于历史文献及正式文体,现代汉语使用频率较低。
  2. 搭配规律:多与“子弟”“公子”等词连用,构成“贵介公子”“贵介之士”等固定表达。
  3. 情感倾向:中性偏褒义,但特定语境可含讽喻意味,如《聊斋志异》中“贵介倨傲”的批判性用法。

四、近义辨析 与“显贵”“权贵”相比,“贵介”更强调血统或身份层面的尊贵属性,而非单纯权势。如《汉语近义词辞典》指出:“贵介侧重门第,权贵偏重权柄。”

(注:文献标注依据《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汉语近义词辞典》等权威辞书,因平台限制不提供具体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贵介”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结合权威来源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尊贵、高贵
    指身份或地位显赫,常见于古代文献。例如: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中提到“贵介弟”,杜预注“介,大也”,杨伯峻解释为“地位高贵”。
    • 唐代白居易《田盛可金吾将军勾当左衔事制》中“居贵介而无佚”也用于形容尊贵之人。
  2. 指尊贵、富贵者
    用于代称社会地位高或财富显赫的人。例如:

    • 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瑞云》中“富商贵介,日接于门”;
    • 叶圣陶《登雁塔》提到“贵介的别墅”,均指富贵阶层。
  3. 敬辞,称对方的兄弟
    古代常用作对他人兄弟的尊称。例如:

    • 《左传》中“寡君之贵介弟也”即指君主的弟弟;
    • 唐代白居易在墓志铭中称皇甫公之兄弟为“贵介”。

二、其他说明

三、典型用例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阿堂邦灋保甲便家别屯避怕菜蔬之色操兑抄直澈底澄清充盈爨桐倒着點翰洞子货放词发剔风清抚抑祓斋刚巨供待狗门光浄故鬼古色和静合神滑腻腻涧茶僭伪谲谏开长拉晚儿伦好木模排害盘阊跑滩批审巧迟鏚钺搉易森敷缮治麝檀石磶手理俗靡螳蜋奋臂天下士体裁通天彻地卫子瑕文过遂非歍唈瞎混小乘虓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