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卫城池。《商君书·赏刑》:“千乘之国,若有捍城者,攻将凌其城。” 宋 苏轼 《赐诸路屯驻诸员寮等初冬衣袄都敕》:“爰念捍城之劳,普均挟纊之惠。”
捍城
释义
“捍城”为古汉语复合词,由“捍”(捍卫、保卫)与“城”(城池)组合而成,本义指守卫城池,引申为防御要地或保护疆土的行为。其核心含义强调通过军事或战略手段抵御外敌入侵,保障领土安全。
字源考据
两字结合凸显“以武力屏障护守疆域”的军事概念。
历史语境中的用法
该词多见于史书及兵家文献,如:
《新唐书·李勣传》载:“勣筑烽戍,捍城陇右。”
此处指李勣在陇右地区修筑军事设施,巩固边防。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明确释义为:“守卫城池;泛指防御要地”,并引《宋史·兵志》:“边将捍城,当以死守。”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12年,第7卷,第1083页。
《辞源》(修订本)
释“捍”为“抵御”,“捍城”即“卫城”,强调其军事防御属性。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1426页。
古代兵书用例
《武经总要·守城篇》云:“捍城之要,在于积粟缮甲,据险而守。”
来源:北宋官修军事典籍,中华书局点校本,2004年。
结论
“捍城”作为历史军事术语,其权威释义需依托古代文献及权威辞书。其核心始终围绕“以武力屏障护卫疆土”,现代引申义则需结合具体语境谨慎使用。
“捍城”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综合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护卫城池,勇敢抵御外敌入侵。其中“捍”表示抵御、抵挡,“城”指城池,整体强调坚守防御的意志。
二、字词解析
三、古籍出处
四、现代引申 现可用于比喻坚守原则或保护关键事物,如“科学工作者为真理捍城”。
五、相关成语
注:以上内容综合了《商君书》、苏轼文献及现代词典释义,覆盖军事防御本义与抽象化引申义。
爱小昂奋不强藏昂沧浪洲残坏操履蚩旗丹鸡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典边丁是丁,卯是卯独用将军犯节疯枝宓子宫妃刮眼裹糇粮涵今茹古豪贵薅耨红米后土夫人坏色皇波恢崇贱姓狡横借端荆文王绝后聚寇磕膝料敌如神獠女鳞杂买酎梦日秘近明幌幌谟明木奴拿把迁召秋期区分生获视日始终不渝受到斯民逃身田横客庭谒驮价宛宛雾锁云埋五刑相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