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衔戢的意思、衔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衔戢的解释

谓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 晋 陶潜 《乞食》诗:“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貽。” 明 归有光 《与余同麓太史书》:“及两辱手教,衔戢殊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衔戢(xián jí)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单字本义及古代文献用例综合考释。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及经典文献,释义如下:


一、单字释义

  1. 衔(xián)

    • 本义指马嚼子(《说文解字·金部》),引申为“含于口中”“藏在心里”,如“衔恩”(心怀恩情)。
    • 在情感语境中,表“隐忍于心”,如《汉书·元后传》:「衔恨而死」。
  2. 戢(jí)

    • 本义为收藏兵器(《说文解字·戈部》),引申为“收敛”“隐藏”,如《诗经·周颂》:「载戢干戈」。
    • 情感层面表“压抑”“止息”,如《左传·宣公十二年》:「戢兵而安民」。

二、合成词“衔戢”释义

核心语义:深藏于心,隐忍不露。

特指将情感(如恩情、悲愤)或秘密埋藏心底,不对外显露。此词多见于古代诗文,具浓厚书面语色彩。

权威文献佐证: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11卷第38页:

    “衔戢:谓深藏于心。”

    例引陶潜《乞食》诗:「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意为:恩情深藏于心不知如何报答,死后亦当结草衔环相报。)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1782页:

    “衔戢:收敛藏匿。多指情感隐匿于心。”

  3. 《诗经·小雅·鸳鸯》(毛传注疏):

    虽未直接使用“衔戢”,但“戢其左翼”之“戢”表收敛之态,为词义溯源依据。


三、典型用例分析

  1. 陶渊明《乞食》: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此句为经典用例,“衔戢”强调受恩后深藏感激之情,与“冥报”形成因果逻辑。

  2. 明清小说中的引申:

    如《醒世恒言》卷二十九:「衔戢冤愤,待时而发」,此处“衔戢”暗含隐忍待机之意,情感色彩更趋复杂。


四、语义演变与近义词辨析


结论:

“衔戢”为具象动作(衔、藏)与抽象情感的结合,凝结中国古代“含蓄内敛”的文化心理。其释义根植于《说文解字》单字本义,经《诗经》意象铺垫,至六朝诗文定型为情感隐喻,并被《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系统收录。

网络扩展解释

“衔戢”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词义解析

    • 字面构成:“衔”指含在口中,引申为“藏在心里”;“戢”意为收敛、藏匿。两字组合后,强调将感激之情深藏于心。
    • 引申义:多用于表达对他人的恩惠或帮助铭记于心,且带有谦逊、含蓄的情感色彩。
  2. 文学出处

    • 最早见于晋代陶渊明的《乞食》诗:“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此句表达诗人对施食者的感激无以为报,只能寄望于“冥报”(来世报答)。
    • 明代归有光在《与余同麓太史书》中亦用此词:“及两辱手教,衔戢殊深。”体现对友人书信教诲的深切感念。
  3. 使用场景
    该词属于古典书面语,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常见于古文研究或文学创作中,用以刻画含蓄深沉的情感。

注意:中提到的“绑缚地藏”为日本民俗传说,与“衔戢”词义无关,属混淆内容,需忽略。

别人正在浏览...

闇钝安室利处抱一贝尔电话实验室边劳碧松烟才容曹靖华钞关程约崇期臭熏熏歹斗丹艧奠基颠头簸脑凋兵调刺邸第定叠鼎伏杜多负盘感会公谒观众席函盖换班悔怅戒备森严接站矜功不立井税景象金鉴癞头鼋凉素练衲栾栾马海毛甿户绵白糖面试敏惠枇杷羣盲蚋眦收小舒戟属娄説古司旌贪馋讨替突何托正误期无所畏忌宪曹消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