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靡的意思、弟靡的详细解释
弟靡的解释
谓柔顺而随波逐流。《庄子·应帝王》:“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 郭象 注:“变化頽靡,世事波流,无往而不因也。” 成玄英 疏:“頽者,放任;靡者,顺从。”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序》:“汝神禫其中,弟靡其侧,復何騖哉?”
词语分解
- 弟的解释 弟 ì 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弟弟。兄弟。 亲戚或亲族间辈分相同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表弟。堂弟。 称同辈比自己年纪小的男性:老弟。师弟。 学生对老师自称或别人指称:弟子。徒
- 靡的解释 靡 í 浪费,奢侈:靡荡。靡费。侈靡。 分散:靡散(消灭)。 古同“糜”,糜烂。 笔画数:; 部首:非;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弟靡”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其含义在不同文献中有细微差异,但核心解释可归纳如下:
一、基本词义
“弟靡”意为柔顺而随波逐流,形容人或事物顺应外界变化、不固执己见的状态。例如:
- 《庄子·应帝王》中记载:“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
- 郭象注解为“变化頽靡,世事波流”,成玄英进一步疏解为“頽者放任,靡者顺从”。
二、延伸解析
- 词源与通假
“弟”在古汉语中可通“稊”(一种草),比喻如草随风倒般随顺(参考);“靡”则有倒下、顺从之意,如“望风披靡”。
- 哲学内涵
庄子用此词表达道家“因势而为”的思想,主张顺应自然而非强行干预,如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序中引申此意。
三、读音与争议
- 拼音存在两种标注:dì mí或dì mǐ,可能因方言或历史音变导致差异。
- 部分注解释义略有分歧,如崔譔认为“弟靡”是“逊伏”之意,但主流仍以“柔顺随流”为核心。
四、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文或学术讨论中,现代汉语已罕见。例如:“汝神禫其中,弟靡其侧”(康有为语)。
建议参考权威来源:(查字典)和(单词乎)的解释最为详实可靠。
网络扩展解释二
《弟靡》一词来源于古汉语,常用于形容人物行为懦弱、软弱无能的意思。下面是对该词的相关详细内容。
拆分部首和笔画:
- 弟:包含“弓”和“丶”,总计3画;
- 靡:包含“非”和“一”,总计8画。
来源:
《弟靡》一词首见于《史记·韩非子列传》中,由韩非子所著。在该文中,韩非子以该词来形容当时的魏国公子(韩非子的同乡),意指其为人软弱无能。
繁体字:
在繁体字中,《弟靡》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不同于现代简体字的规范,字形可能有所不同。但对于《弟靡》,其字形与现代简体字保持一致。
例句:
他的行为举止总是让人觉得弟靡不堪。
组词:
可以使用《弟靡》来组成一些相关词语,例如:
- 弟靡之志:指形容志向不坚定,没有远大抱负的人。
- 弟靡之性:用来形容人性格软弱、无主见。
近义词:
- 無能:表示无能力或力量薄弱。
- 脆弱:指人体弱,缺乏坚韧性。
反义词:
- 刚强:表示人的性格坚强,不易被打败或动摇。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