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畏的意思、检畏的详细解释
检畏的解释
谓拘谨检抑。《新唐书·高宗三女传》:“而主内与谋,外检畏,终后世无它訾。”
词语分解
- 检的解释 检 (檢) ǎ 查:检查。检测。检讨。检举。检校(刼 )。检修。检索。检察。 注意约束(言行):检点(a.注意约束言行,如“参加宴会时连吃带拿,太不检检了”;b.查看是否符合,如“把行李检检一遍”)。
- 畏的解释 畏 è 怕:畏惧。畏难(俷 )。畏罪。大无畏。望而生畏。 敬服:敬畏。畏友(使人敬服的朋友)。后生可畏。 笔画数:; 部首:田;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检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以通过以下分析综合理解:
基本释义
- 拼音:jiǎn wèi
- 含义:指为人处事时表现出拘谨、克制和谨慎的态度,强调自我约束与收敛。该词常用于描述性格或行为上的内敛特质。
出处与例证
- 文献来源:出自《新唐书·高宗三女传》:“而主内与谋,外检畏,终后世无它訾。”
此句描述人物在参与谋划时(内)积极,对外则保持克制谨慎(外检畏),最终未受后世非议。
结构解析
- “检”:本义为约束、检点,如《说文解字》中“检,书署也”,后引申为规范行为。
- “畏”:原指畏惧、敬畏,此处引申为谨慎、小心,如“畏友”指令人敬服的朋友。
- 组合含义:两字结合后,更强调行为上的自我约束与态度上的审慎。
用法与语境
- 适用场景:多用于古代文献或正式语境,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
- 近义表达:类似“拘谨”“克己”,但侧重内外态度的统一性。
“检畏”是一个古典词汇,融合了行为约束与心理谨慎的双重含义,常见于史书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新唐书》相关章节或古代汉语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检畏
检畏(jiǎn wèi)是一个汉字词语,由“检”和“畏”两个字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检”字的部首是木(mù),它由十一划组成;“畏”字的部首是田(tián),它由九划组成。
来源
“检畏”一词来源于古代的《诗经·秦风·无衣》,其中有一句:“采葛南山下,榆梁死者唯孙秋检畏。”指的是孙秋年幼时丧父,母亲为了避免嫂姑争夺家产,将孩子藏在榆树梁上,孙秋由于害怕惊恐而不敢下来。从此,“检畏”意为害怕胆怯、畏惧恐惧。
繁体
“检畏”在繁体中称为“檢畏”。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检畏”这个词的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具体细节已逐渐模糊。
例句
1. 他因为“检畏”,所以不敢面对困难。
2. 在即将演讲的时候,她感到一阵“检畏”。
组词
检点、查验、畏惧
近义词
惧怕、恐惧、害怕
反义词
勇敢、大胆、无畏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