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姜牙的意思、姜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姜牙的解释

即 姜子牙 。 太公望 吕尚 的别名。 唐 孟郊 《感怀》诗之四:“ 姜牙 佐 周武 ,世业永巍巍。” 五代 徐夤 《贺清源太保王延彬》诗之一:“ 姜牙 兆寄熊羆内, 陶侃 文成掌握间。”参见“ 姜子牙 ”、“ 太公望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姜牙是汉语中对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根茎上初生芽状结构的特指名词,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维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指代

    “姜”指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食用根茎;“牙”通“芽”,指植物萌生的幼嫩部分。合称特指生姜块茎表面凸起的、可萌发新植株的芽点(形似尖芽),是生姜繁殖的关键部位。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ISBN 978-7-100-12450-5,“姜”字条目。

  2. 引申含义

    在传统语境中,“姜牙”偶借喻事物初露端倪的状态,如“姜牙微吐”形容征兆初现,但此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罕见。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姜牙”词条释义。

二、语义演变与植物学特征

  1. 历史文献溯源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菜部》载:“姜初生嫩者,其尖微紫,名紫姜……宿根谓之母姜,旁生新芽曰姜牙。”明确指出姜牙为母姜分蘖的新芽结构。

    来源:《本草纲目》金陵刻本(1593年),卷二十六“生姜”篇。

  2. 现代植物学定义

    姜牙实为生姜根茎上的休眠芽眼(axillary buds),表面覆鳞片状保护叶。在适宜温湿度下,芽眼萌发形成地上茎叶,兼具营养繁殖与贮藏功能。

    来源:《中国植物志》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16卷第2册“姜科”章节。

三、文化应用实例

  1. 农事谚语

    华北地区流传“谷雨姜牙露,立夏瓜豆熟”的谚语,以姜牙萌发作为春耕时令标志之一。

    来源:《中国农谚》农业出版社,1980年,物候篇。

  2. 烹饪术语

    在传统腌渍工艺中,“子姜牙”(即嫩姜芽)因质地脆嫩、辣味柔和,常被单独腌制为佐餐小菜,如扬州酱菜“乳黄瓜姜牙”。

    来源:《中国烹饪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腌渍菜”条目。

网络扩展解释

“姜牙”是历史人物姜子牙的别名,指商末周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吕尚(又称姜尚)。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姜牙”即姜子牙,是周朝开国元勋吕尚的别称。他因辅佐周武王灭商建周而闻名,被尊为“太公望”,《封神演义》中更将其神化为封神之人。

二、历史背景

  1. 身份与功绩
    姜子牙本名吕尚,姜姓,字子牙,曾以直钩垂钓渭水,得遇周文王,后辅佐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击败商纣王,建立周朝。他被封为齐侯,成为齐国始祖,推行“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的治国策略。

  2. 文化形象
    在《封神演义》中,他被塑造成昆仑山修道者,执掌封神榜,收服各路神仙助周伐纣。民间传说中,其军事谋略与占卜能力被神化,如“愿者上钩”“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等典故广为流传。

三、文献记载

四、其他说法辨析

部分资料(如)提到“姜牙”作为成语表示“言行庄重”,但此解释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为误传或特定语境用法。主流含义仍指向历史人物姜子牙。

如需进一步了解姜子牙的军事策略或神话形象,可参考《史记·齐太公世家》或《封神演义》原著。

别人正在浏览...

暗秽跋马薄耆八乡鞭辟着里不慆惨礉长赓车衡宠号彫虚蹀骢豆渣脑筋对课罚觥反相搿犋惯用寒风子胡拨昏惑姣人郊墟齎操诘诉静秘机械唯物主义可望不可及快人快事狂醒老去磊砢联第立等麦秋起殡清彝趋使仁者如新圣怀深晦神态诗句梳裹箱水光水利睡息死杀嗣息松萝所当无敌同趣脱肩韦鞲务本物是人非歍歔巷歌席门穷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