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矜愎的意思、矜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矜愎的解释

骄傲执拗。《后汉书·袁绍传》:“ 绍 外宽雅有局度,忧喜不形於色,而性矜愎自高,短於从善。” 晋 潘岳 《西征赋》:“值庸主之矜愎,殆肆 叔 於朝市。”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矜愎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矜”和“愎”二字组成,形容人性格中兼具自负与固执的特质。其核心含义可拆解如下:

一、释义

“矜”本义为自夸、骄傲(《说文解字·矛部》:“矜,矛柄也”,引申为自负);“愎”指固执、刚愎(《左传·哀公二十六年》:“愎谏违卜”)。合称“矜愎”即因自负而顽固不化,强调因过度自信拒绝接纳他人意见的偏执状态。如《宋史·奸臣传》评贾似道:“矜愎自用,讳过拒谏”,即凸显其傲慢专断的特性。

二、字源与用法

  1. “矜”的语义演变

    从“矛柄”本义(兵器握持处)引申为“自恃”(如《尚书·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后衍生出“骄矜”“矜持”等词,均含自我标榜之意。

  2. “愎”的语境特征

    专指违背常理的固执(《玉篇·心部》:“愎,很也”),常与“刚”“狠”连用(如“刚愎自用”),含贬义批判色彩。

  3. 复合词逻辑

    二字叠加形成递进关系:因“矜”(自负)导致“愎”(顽固),属典型的人格缺陷描写,多见于史书对权臣的性格批判。

三、古籍例证

《明史·马士英传》载:“士英矜愎贪鄙”,以“矜愎”概括其恃权拒谏、独断专行的执政风格,印证该词用于描述掌权者的性格弊端。此类用法在二十四史的人物评述中具有模式化特征。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矜"、"愎"字条释义
  2.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对"矜"本义的考据
  3. 《左传·哀公二十六年》"愎谏违卜"用例
  4. 《宋史·卷四百七十四·奸臣传》贾似道评述
  5. 《明史·卷三百零八·马士英传》人物评价

网络扩展解释

“矜愎”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以通过以下维度详细解析:

一、基本信息


二、词义解释

  1. 核心含义
    形容人骄傲执拗、自负而不肯屈服,既包含对自身能力的过度自信,也包含对他人意见的排斥,常见于历史或文学语境中。例如《后汉书》评价袁绍“性矜愎自高,短于从善”。

  2. 单字拆解

    • 矜(jīn):取“自尊自大”之意,如“骄矜”。
    • 愎(bì):指“固执任性”,如“刚愎自用”。

三、使用场景与近反义词


四、古籍例证

  1. 《后汉书·袁绍传》提到袁绍性格“矜愎自高”,说明其因自负导致不善纳谏。
  2. 晋代潘岳《西征赋》用“值庸主之矜愎”讽刺君主的刚愎性格。

五、注意事项

该词属于书面语,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为中性或褒义表达。

别人正在浏览...

罢短百齿梳悖言不良才材官蟾镜承误崇着打呆歌得所东床独举督脉钝浊鹅翎耳闻眼睹鼓鞭过午骨嵓嵓孤子还服诃达罗支国候比画蛋活剥生吞矫举浇漓鸡豆子井蛙之见竞艳觉性絶巘儁才康复啦呱辣阘掠地凉森森燎烘临淄龙脑浆马虎子梅酱蒙夫努臂曝露汽缸寝饿羣辟散卓笔深淳圣轨双鹿殊命铁猫威夷无声无息无万大千物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