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困扶危的意思、济困扶危的详细解释
济困扶危的解释
[help those in distress and aid those in peril] 亦称“扶危济困”,指救济、扶助生活困难或境况危急的人
详细解释
救助处于贫困、危难之境的人。《水浒传》第三二回:“小弟在江湖上緑林丛中,走了十数年,闻得贤兄仗义疏财,济困扶危的大名。”《说唐》第五一回:“ 王兄 説那里话来,济困扶危,乃世之常事。”《白雪遗音·马头调·饯别》:“老夫人开言道,多蒙先生济困扶危,修书寻友,杀退了 孙贼 。”《红楼梦》第二五回:“你是最肯济困扶危的人,难道就眼睁睁的看着人家来摆布死了我们娘儿们不成?”
词语分解
- 济的解释 济 (濟) ì 渡,过河:同舟共济。 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济世。救济。赈济。周济。接济。 补益:无济于事。 济 (濟) ǐ 〔济水〕古水名,源于今中国河南省,流经山东省入渤海。 (濟) 笔画数:;
- 危的解释 危 ē 不安全:危险。危殆。危言(a.故意说吓人的话;b.直言)。危难(刵 )。危如累(噄 )卵。 损害:危害。危及。 高的,陡的:危石。危樯。 使人惊奇的:危言耸听。 端正的,正直的:正襟危坐。“邦
专业解析
"济困扶危"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指帮助、救济处于困苦和危难中的人。以下从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
字义分解与整体释义
- 济 (jì): 本义为渡河,引申为救助、接济、帮助。《说文解字》释“济”为“水出常山房子赞皇山,东入泜”,后引申出“渡”、“成”、“救助”等义。此处取“救助”义。
- 困 (kùn): 指艰难、窘迫、贫穷的处境。《说文解字》释“困”为“故庐也”,本义为废弃的房屋,引申为“窘迫”、“艰难”。
- 扶 (fú): 本义为搀扶、支持,引申为帮助、扶持。《说文解字》释“扶”为“左也”,段玉裁注:“‘左’下曰:手相助也。”即用手帮助。
- 危 (wēi): 指危险、危急、不安全的状态。《说文解字》释“危”为“在高而惧也”,本义指高而令人恐惧,引申为“危险”、“危急”。
- 整体释义: 将“济困”与“扶危”两个动宾结构并列,强调救助生活困苦的人和扶持处于危难境地的人。形容人有仁爱之心,乐于助人,尤其是在他人遭遇重大困难或危险时伸出援手。
-
同源与变体
- 该成语常与“扶危济困” 互换使用,意思完全相同。两者都是汉语中表达相同道德观念的常用成语。
-
语体色彩与用法
- 语体色彩: 具有强烈的褒义色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仁爱、侠义、助人为乐)的重要体现。
- 用法: 通常在句中作谓语、定语或宾语。用于赞扬人的高尚品德或描述某种行为。例如:“他一生乐善好施,常行济困扶危之举。”
引用参考来源:
- 释义核心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该词典是汉语规范化的权威工具书,对词语的释义具有广泛认可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 字义溯源参考:《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及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这些经典文献为理解汉字本义及引申义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依据。
- 成语用法参考:《中华成语大辞典》,北京大学出版社。该辞典对成语的释义、出处、用法有较为详尽的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
“济困扶危”是一个汉语成语,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救济贫困的人,帮助处于危难中的对象,强调对弱势群体的援助行为。其核心含义与“扶危济困”相通,常被用于褒扬仁义之举。
二、出处与典故
- 文学典籍
- 最早见于元代戏曲作品,如王实甫《西厢记》中“凭着这济困扶危书一缄”,以及郑廷玉《楚昭公》第三折的引用。
- 清代《红楼梦》第二十五回也曾用此成语形容人物的善行。
三、用法特点
- 结构:联合式成语,由“济困”和“扶危”两个动宾短语组成。
- 词性:含褒义,常作谓语或定语,如“济困扶危之人”。
- 读音:注意“济”读作jì(第四声),而非jǐ。
四、近义词扩展
常见关联表达包括:
- 仗义疏财(强调慷慨解囊)
- 扶弱抑强(侧重帮助弱者)
- 解囊相助(具体指财物援助)。
五、实际用例
- 《水浒传》第三二回:“贤兄仗义疏财,济困扶危。”
- 现代用法示例:“王先生一生济困扶危,不图名利。”
如需更多例句或出处考证,可参考上述来源中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
八成拔寨表左壁角泊船瓜洲柴槱长绝川地单价调顺凤歌服贡服剑复牌扶生公良光晶醢醓花舌子检实鸡飞蛋打急口鯨鬚记色寄信郡课考实釦墀姱辞敛翼铃子琉球群岛吕政毛栗子媚媚南条女人庞眉鹤发愆伏千祀跷脚切免骑军蜻蛚子取巧三告官神工天巧省试识窍淘伴踏容娘托付王太保家法完治煨火沃淫五曹无所忌讳无懕陷落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