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tlas;land charts and census registers]
(2) 图簿,地图和户口册。常指疆土、百姓
(3) 文籍图书
(1).地图和户籍。常以指疆土人民。《荀子·荣辱》:“循法则、度量、刑辟、图籍,不知其义,谨守其所,慎不敢损益也。” 杨倞 注:“图谓模写土地之形,籍谓书其户口之数也。”《战国策·秦策一》:“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 鲍彪 注:“土地之图,人民金穀之籍。”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上顾 俶 曰:‘朕固不欲尔,盖跋扈之恶势不可已,卿能自惜一方,以图籍归朝,不血于刃乃为嘉也。’”
(2).借指国家政权。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且今之握图籍,操政柄者,岂是 白 ( 白起 )、 项 ( 项羽 )之胤胄乎?”
(3).文籍图书。《韩非子·难三》:“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於官府,而布之於百姓者也。” 汉 王符 《潜夫论·慎微》:“当时尊显,后世见思,传为令名,载在图籍。”《新唐书·魏徵传》:“ 徵 奏引诸儒校集祕书,国家图籍粲然完整。” 郭沫若 《告国际友人书》:“炸毁我学校,焚烧我图籍。”
“图籍”是汉语中兼具实用价值与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指代地图与户籍的合称。《汉语大词典》定义为“地图与户籍,代指国家重要文书”,如《战国策·秦策》载“据九鼎,按图籍”,此处特指疆域管理与人口统计的官方档案。
二、历史演变
秦汉时期扩展为“图书典籍”的总称。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萧何“收秦丞相府图籍文书”,此处指秦朝中央机构保存的律令、文献等文化遗产,反映其作为政权交接与文化传承的载体意义。
三、文化内涵
在文学语境中衍生出象征性含义。唐代刘禹锡《刘氏集略说》以“图籍之富,与山云俱”比喻藏书宏富,体现古代文人对知识积累的推崇。宋代《册府元龟》将图籍列为“经国大典”,强调其治国参考价值。
四、应用实例
现代汉语保留双重用法:地理学领域沿用“疆域图籍”表述行政资料;古籍研究中则特指“版刻图书”,如《四库全书总目》将善本图籍列为考据核心依据。故宫博物院官网公示的文物分类体系中,“明清图籍”专指宫廷收藏典籍文献。
“图籍”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地图与户籍的合称
指记载疆土、人口等信息的官方文书,常用于代指国家领土和百姓。例如:
文籍图书
泛指文献典籍或藏书。例如: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现代应用案例,可参考上述标注的网页来源。
陈玉成翠巍巍当簿盗拐盗火道记大小阮防口梵轮菲材非我莫属凤凰衣坩埚汞齐贡市钩子国尔忘家海岭交砌缉报计程车劫劫解腕尖刀机灌咭啈进侑吉人自有天相久经考验军国民主义开怀空石狂佻魁脍蓝辛石井协定麢羊鳞羽漏疮面盆抹脖子魔爪木店屏迹青緺祈赛全伙趣役赏说商业石气食肉寝皮事验手货疏毛笋簴娑罗台席抟丸卧内无替小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