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礼·地官·叙官》:“鼓人,中士六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后以“鼓史”指掌鼓的官吏。《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闻 衡 善击鼓,乃召为鼓史。”亦特指 汉 祢衡 。 明 夏完淳 《大哀赋》:“人容 鼓史 之狂,世笑 愚公 之癖。”
“鼓史”是一个古代官职名称,其含义及历史背景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指古代掌管击鼓事务的官吏,源自《周礼》记载的职官体系。该词由"鼓"(打击乐器)与"史"(职官名)组合而成,主要用于祭祀、礼仪或军事场景中的节奏指挥。
最早见于《周礼·地官·叙官》:"鼓人,中士六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其中"史"为辅助鼓人的属官,后以"鼓史"代称掌鼓官吏。
鼓史不仅是官职名称,更承载着古代礼乐文明的发展脉络。明代夏完淳《大哀赋》中"人容鼓史之狂"的典故,体现了该职官在文人语境中的文化象征意义。
《鼓史》是一个汉字词语,它包含两个字。其中,“鼓”的意思是用手或器械击打使之发出声音,也是一个有节奏的乐器;“史”的意思是历史。因此,“鼓史”的意思可以解释为敲击鼓乐或鼓声中的历史。在更广泛的语境中,它可以指代关于鼓乐的历史记录、鼓乐表演或鼓乐文化相关的内容。
《鼓史》的第一个字“鼓”是一个多音字。它的部首是“鼓”,共包含9个笔画,读音为gǔ。第二个字“史”的部首是“口”,共有5个笔画,读音为shǐ。
《鼓史》这个词的来源比较明确,它是由汉字组成的,起源于古代中国。在传统的汉字书写中,它并没有繁体字形式,而是使用简体字,即“鼓史”。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包括字形和书写方式。然而,由于《鼓史》是一个较为新颖的词语,在古代并没有特定的写法。因此,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一样,都是以“鼓史”的形式呈现。
以下是一些使用《鼓史》这个词的例句:
1. 他撰写了一本关于中国鼓乐发展的《鼓史》。
2. 《鼓史》记录了古代鼓乐的起源和传承。
3. 学习《鼓史》有助于理解鼓乐文化的演变。
和《鼓史》相关的组词包括:“鼓乐”、“鼓舞”、“历史”等。
近义词:鼓乐史、鼓乐历史。
反义词: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