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缉绩的意思、缉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缉绩的解释

犹纺织。《诗·陈风·东门之池》“可以沤麻” 汉 郑玄 笺:“於池中柔麻,使可缉绩作衣服。”《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女求作布衣、麻屨,织作筐缉绩之具。”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兽毛细软,可得缉绩,故以见珍,而充服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缉绩(jī jì)是古代汉语中表示纺织工艺的合成词,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八月载绩"郑玄笺注。该词由"缉"与"绩"两个单字构成复合词义,具体释义如下:

一、字义分解

  1. 缉:本义为绩麻成线,《说文解字》释作"绩也",特指将麻纤维接续搓捻成线的工序。在《玉篇·糸部》中延伸为"续也",强调连续不断的加工过程。
  2. 绩:原指将麻析分为缕,《释名·释彩帛》注"绩,缉也",后泛指纺织加工,《汉书·食货志》记载"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即指集体纺织劳作。

二、词义演变 在《周礼·天官·典枲》郑玄注中,"缉绩"作为复合词特指麻纺织流程,包含"缉麻为缕"与"绩缕成线"两道工序。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进一步阐释:"缉绩者,析麻为缕,续之成线也",完整呈现古代麻纺织技术体系。

三、文献例证

  1. 《礼记·内则》"执麻枲,治丝茧,织纴组紃"孔颖达疏引《周礼》"典枲掌布缌缕紵之麻草之物,以待时颁功而授赍,及献功受苦功,以其贾楬而藏之",印证"缉绩"在礼仪制度中的规范地位。
  2. 清代孙诒让《周礼正义》引郑众注:"枲,麻也。缉绩之事谓布紝之属",说明该词在清代考据学中的延续使用。

(文献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2009年整理本;《周礼正义》中华书局1987年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缉绩”一词的含义需结合不同来源综合解释,主要存在以下两种释义:

  1. 纺织、搓麻成线的动作(主流解释) 根据、、等高权威性来源,该词最早见于《诗经》郑玄笺注,指将麻类纤维浸泡软化后纺织成线,用于制作衣物。例如:
  1. 追捕罪犯的功绩(少数来源提及) 、等中等权威性网页将其解释为成语,指缉捕罪犯的成绩,但此用法未见于古代文献,可能是现代引申义或误用。

建议注意:若用于学术或古文解读,应优先采用“纺织”的本义;若涉及现代语境,需结合具体上下文判断是否指向执法功绩。

别人正在浏览...

半更边策表里相符表丈人诐淫部界不訾擦粉涂额草菇承前慈壼豆蔻恩怨番夷法刑废后费加罗的婚姻拂杓辅职高居管城归飞行伍黑籍化辑瓠子狡兔三穴津涘禁御金钟罩酒家胡喀啦郎猫累祖临财苟得六一老沦敝麻杆盲文马群空命爵摩诃震旦逆政烹龙煮凤拼火批行漆漆仁瑞山田神芝师律食物势援受灾填临陀隧歪派先例遐睎谐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