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捆绑;缚扎。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乌仗那国》:“既失国位,无以为施,遂令羈缚,擒往敌王,冀以赏财,回为惠施。” 明 袁凯 《迁居》诗:“鸡犬遭羈缚;妻孥厌苦辛。”
(2).控制;束缚。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一章:“我 中国 今日欲脱 满洲 人之羈缚,不可不革命。” ********* 《最后一封书》:“俾 中国 可免帝国主义加诸 中国 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
“羁缚”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jī fù,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物理层面的捆绑
指用绳索等工具对物体或人进行捆扎、束缚。例如: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既失国位,无以为施,遂令羈缚,擒往敌王。”
明代袁凯《迁居》诗中也提到:“鸡犬遭羈缚,妻孥厌苦辛。”
抽象层面的控制与束缚
比喻思想、行为或自由受到限制。例如:
清代邹容《革命军》中强调:“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羈缚,不可不革命。”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羁缚”既可指具体行动上的捆绑,也可引申为精神或社会层面的约束。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文献引用,可参考查字典及汉典。
《羁缚》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指束缚、限制、约束。
拆分部首:缶(fǒu)+ 羊(yáng)
笔画数:19画(缶:6画,羊:7画,丨:1画,亻:5画)
《羁缚》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见于《史记·项羽本纪》。在今日汉字中,该字通常以简体字形式书写,没有特定的繁体字形。
在古时候,汉字《羁缚》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关于具体的古代写法记录并不明确。
1. 他的经济困境让他感到被羁缚住了,无法自由行动。
2. 这个国家的法律严格,对犯罪者进行了羁缚。
1. 羁绊:指束缚、约束人的力量或事物。
2. 无羁:指没有任何束缚,自由自在。
3. 羁勒:指被羁绊或约束而感到压抑或窒息。
1. 束缚:与羁缚意思相同,都表示限制或约束。
2. 约束:指强制或要求某人守规矩,不得违背。
释放:与羁缚相对,表示解除束缚,恢复自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