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稽服的意思、稽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稽服的解釋

拜服;敬服。《後漢書·袁紹傳》:“濟 河 而北, 勃海 稽服。”《南史·梁紀上·武帝上》:“公稜威直指,勢踰風電,旌斾小臨,全州稽服。” 唐 柳宗元 《貞符》:“四夷稽服,不作兵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稽服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ī fú,含義指因被對方才能或行為折服而發自内心地敬仰、順從。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常見于古代文獻中表達對人物或勢力的欽佩與臣服。

具體解析

  1. 字義拆分

    • 稽:原指核查、驗證(如“稽查”),引申為深入審視的過程。
    • 服:本義指衣物,後衍生出“信服、順從”之意(如“心悅誠服”)。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因權威、德行或軍事威懾産生的臣服行為。例如:

    • 《後漢書·袁紹傳》記載“勃海稽服”,指袁紹率軍渡河後,勃海地區主動歸順。
    • 柳宗元《貞符》中“四夷稽服”則指邊疆民族被中原文明感化而臣服。
  3. 近義詞
    拜服、敬服、膺服等,均強調内心的信服感。

補充說明

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稽服

稽服(jī fú),是一個漢字詞語,由“稽”和“服”兩個字組成。

“稽”字的部首是禾,總筆畫數為14。它的繁體字為“積”,是一個很有意境的字。“積”字的部首也是禾,而它的總筆畫數為16。

“服”字的部首是月,總筆畫數為8。它的繁體字也是“服”,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并沒有太多變化。

“稽服”這個詞來源于《孟子·盡心上》:“如君子博學而文,約于禮,而異矣乎?如小人學,辯而多詭,異于禮,而異矣乎?”它形容一個人學識淵博、遵循禮法,與小人相比具有很大的區别。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稽服這個詞的寫法較為簡單,常見的寫法是直接将兩個字并排放置,組合成一個詞。例如:

稽服

稽服的使用可以舉例如下:

他的博學知識使人很稽服。

組詞:服從、服輸、服氣、服侍。

近義詞:尊敬、崇敬、敬仰。

反義詞:小人、不服、不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