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list sb.'s help;rely on for support] 借别人的权势、名望为己谋利
特圣俞子孙不耀,故挟之借重以欺世。——王铚
(1).借他人的名望、地位以自重。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六引 宋 王铚 《跋范仲尹墓志》:“假名 梅圣俞 ,毁及 范文正公 ,而天下骇然不服矣。且 文正公 与 欧阳公 梅公 立朝同心,詎有异论?特 圣俞 子孙不耀,故挟之借重以欺世。” 明 李贽 《自刻<说书>序》:“既自刻矣,自表暴矣,而终不肯借重於人,倘有罪我者,其又若之何?” 瞿秋白 《萧伯纳并非西洋唐伯虎》:“可是,又舍不得他这个‘老头儿’,偏偏还要借重他。”
(2).用作请人帮忙的敬词。 清 李渔 《意中缘·入幕》:“我这幕府缺人,要借重先生秉笔。” 田汉 《洪水》第一场:“县长说要借重你哩。”
(3).指从别人那里取得支持和帮助。 毛6*泽6*东 《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还要团结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借重一切有用的力量。”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借重汉语 快速查询。
借重
指借助他人的力量、声望或资源以增强自身的能力或影响力,含恭敬、谦逊之意。
动词:依靠他人(尤指地位、才能较高者)的支持或帮助达成目标。
例:此事需借重您的专业知识才能解决。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678页。
引申义:通过引用权威言论或事例增强说服力。
例:文中多次借重历史文献佐证观点。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第1295页。
“借”表“凭借”,“重”指“分量、力量”,合称强调“倚仗有影响力的人或物”。
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不得不借重名臣,以镇雅俗。”
来源: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
多用于尊称对方(如“借重您”),或指德高望重者(如“借重前辈”),隐含敬意。
常见于正式场合、书面语及学术论述,体现谦逊姿态。
“借助”侧重工具性支持(如“借助工具”),中性词;“借重”强调对人的倚仗,含情感色彩。
“仰仗”更显被动依赖,“借重”侧重主动寻求协作。
来源:《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主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315页。
权威参考
“借重”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借重”指借助他人的力量、资源或名望来增强自身能力或达成目的。其核心由“借”(利用、依靠)和“重”(重视、重要)构成,强调通过外部支持提升自身实力。
中性或积极用法
“敝公司以后借重您的地方还很多,还要常来麻烦您。”
“团结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借重一切有用的力量。”
消极用法
“特圣俞子孙不耀,故挟之借重以欺世。”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典故,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白没裨衣裁致唱念做打蝉饮乘白成虫逞凶肆虐抻面鸱枭春声楚王出月子麤劣徂岁大官葱道録嶝道颠没雕鸡唲齵坟花分沙伏景天贯华滚帐孤悬客寄顾瞩轰然囫囵半片蹇马角觜积波计节开眼磕诈狼狈朗夜老弱妇孺老之将至炼炭力民没口子媚谀奶婆逆犯女桑女童毗富屏风格洽谈室扰习桑榆暮景缮营神仙肚桐布兔翰袜线香姜阁相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