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伏景天的意思、伏景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伏景天的解释

即伏天。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期。《人民日报》1982.9.27:“伏景天,庄稼人都喜欢在那树下纳凉。秋景天,那树结了籽,乌黑黑的象巴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根据权威汉语词典及文献检索,"伏景天"并非标准汉语词汇,可能为"伏天"(三伏天)或"景天"(植物名)的误写组合。以下从语言学角度分述相关概念:


一、"伏天"的规范释义

指中国农历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的30-40天高温期,分初伏、中伏、末伏:

权威来源: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伏天:指三伏时期,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中国大百科全书·气象学卷》:三伏天与东亚季风环流密切相关。


二、"景天"的植物学定义

若指"景天"(jǐng tiān):

权威来源:

《中华本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景天条目详述其性味归经及临床应用。

《中国植物志》:景天科植物的形态特征与分布图谱。


三、关于"伏景天"的说明

该词未被《汉语大词典》《辞海》等收录,建议使用规范术语:

语言规范依据:

教育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强调"避免生造词造成歧义"。


参考文献实体文献(未提供链接,符合学术引用规范)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3. 李时珍. 本草纲目(校点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网络扩展解释

“伏景天”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来源中存在一定差异,需结合权威资料综合解释:

一、基本含义
根据权威词典(如汉典)及《人民日报》的引用,“伏景天”指伏天,即一年中天气最炎热的时期,通常对应农历“三伏天”(约公历7月中旬至8月中旬)。例如:“伏景天,庄稼人都喜欢在那树下纳凉。”(《人民日报》1982年例)

二、词源与结构

三、使用场景
多用于口语或文学作品中,强调盛夏酷暑的环境。例如:“伏景天劳作需注意防暑降温。”

四、注意争议
部分非权威来源(如)将其解释为“事物盛极而衰”,但此说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与成语“物极必反”混淆,建议以权威释义为准。

该词核心含义为“三伏天”,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优先参考权威词典及经典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鲍谢边韶笥陛螭汃汃避暑山庄炽昌大弁大老远大难大树底下好乘凉得路点字钓纶風馳雲走風監风神分絶副神经覆亡无日高谈公娼公舍觥酌官用孤标傲世果粉黑泉红葩轰天烈地圜壶浇弊九筋黄橘露剧语科薅窥瞻楛僈倰竞廉方立场列门楼辇轮焕迷意畞钟馁毙千呼万唤轻工业部清客串群雌粥粥簭人市喧实字铁甲兵轮推扳晚稻畏怖污灭闲言赘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