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节献的意思、节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节献的解释

逢节日向帝王敬献贡物。 唐 刘禹锡 《贺赦表》:“停藩方节献之礼,以惠疲人;回榷管餘羡之财,以资京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节献(jié xiàn)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本义与引申义两个层面解析:

一、本义:古代祭祀礼仪环节

指在特定节令或仪式中,向神灵、祖先敬献酒食的环节,属传统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引申义:节制与奉献的辩证统一

在伦理层面,“节献”融合了“节制”与“奉献”的双重理念:

  1. 节制:强调行为有度,不逾礼制规范。
  2. 奉献:指在合理范围内倾力付出。

    例证:

    儒家主张“俭不违礼”(《论语·八佾》),提倡祭祀时“礼,与其奢也,宁俭”,既需诚心奉献,又须避免铺张,体现“节献”的伦理内核。

三、文化延展:节令性贡献

在民俗语境中,亦指特定时节向尊长或社群呈献物品,如端午献粽、重阳献菊,兼具礼仪性与象征性。


权威参考文献:

  1. 《周礼注疏》(中华书局点校本),郑玄注,贾公彦疏。

    链接: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周礼》原文

  2. 《论语集释》(程树德撰),中华书局,1990年。

    链接: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论语》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节献”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相关信息如下:

一、基本含义

节献(jié xiàn)指逢节日向帝王敬献贡物的礼仪制度。该词由“节”(节日)和“献”(进献)组成,特指地方官员或藩属在特定节庆时向朝廷进献贡品的行为。

二、出处与用法

最早见于唐代刘禹锡的《贺赦表》:“停藩方节献之礼,以惠疲人;回榷管餘羡之财,以资京邑。” 文中提到朝廷暂停地方节献制度,以减轻民众负担。这表明“节献”在古代是赋税之外的一种额外贡奉形式。

三、其他解释补充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扩展为成语,解释为“节制欲望并奉献财物以利他人”。但这一含义未见于权威古籍,可能是基于字面的引申解读,需注意语境区分。

四、相关背景

建议结合具体古籍原文理解该词,避免与现代引申义混淆。

别人正在浏览...

鳖盖车碧霞祠大封掉臂不顾多晶体耳语返道泛拚分则攻劫共聚物鸹鹿古押衙寒号虫黑沉沉合韵换鹅黄皮寡瘦花息晖夜虎舅交与戒鼓寄匿锦郎捐输开镜犒迎孔堂堀礨立国安邦流行性感冒秘而不言谋望目外眦闹阳平贴扑克牌欠据气凌霄汉庆忭人望生疏盛唐十步香车适均斯夹巴算盘子儿遂意所是锁怨通天塔团瓢挖肉补疮稳到无非是五节物马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