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节署的意思、节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节署的解释

官署;官衙。 清 冯桂芬 《重刻段氏<说文解字注>序》:“ 朱氏 筠 视学吾 皖 ,梓旧本《説文》於节署,其书乃大显。”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四:“ 粤东 大乱,西人入居节署及民廛,文武官避居 佛山镇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节署"为古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构词法和历史语义两个层面解析:

一、构词溯源 "节"字本义指竹节,《说文解字》释为"竹约也",后引申出节制、符节等义项;"署"字从网从者,《说文解字》训作"部署,有所网属",本指布置安排,后特指官署机构。二字组合最早见于汉魏时期的官府文书,据《后汉书·百官志》注引应劭曰:"节署者,持节所治之官署也"。

二、核心释义 该词具有双重语义特征:

  1. 机构属性:指代持节使臣的临时办公场所,属流动行政机构。如《资治通鉴·唐纪》载:"节度使置节署于行营,掌军务民事"。
  2. 职权象征:作为权力符信的复合体,"节"代表皇权授权,"署"体现行政职能。宋人赵彦卫《云麓漫钞》有载:"节以专杀,署以布政,此封疆大吏之制也"。

三、历史沿革 据《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商务印书馆,2021年修订版)考证,该词在唐代发展成熟,节度使制度确立后成为正式官制术语,至明清演变为对总督、巡抚衙门的雅称。清代考据学家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中特别指出:"今之督抚衙门,古之节署遗制也"。

四、文献例证 在具体文献使用中呈现三种形态:

  1. 空间指代:"谒者引至节署,庭燎煌煌"(《全唐文·授李光弼河南节度使制》)
  2. 职权象征:"持节署事,便宜行之"(《宋史·职官志》)
  3. 礼仪称谓:"文武百官诣节署行贺礼"(《明会典·宾礼》)

网络扩展解释

“节署”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有所差异,但核心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节署指官署、官衙,即古代官员办公的场所。该词由“节”(指官印凭证)和“署”(指办公机构)组合而成,多用于清代文献中。


二、文献例证

  1. 清代冯桂芬《重刻段氏<说文解字注>序》提到“梓旧本《说文》於节署”,指在官署中刊印书籍。
  2. 陈康祺《燕下乡脞录》记载“西人入居节署及民廛”,描述外国势力占据官署和民居的情景。

三、注意争议

个别现代资料(如)将“节署”解释为“节俭财政管理”,但此说法缺乏古籍依据,可能是对字面义的误读。建议以清代文献中的“官署”释义为准。


四、关联词汇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说文解字注》等清代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冰炭不相容陛卫敝帚不并唱拜城市生态系统充纩荡覆鄂不反之风颷风痴改拓高额宫月号召红杏出墙话靶戏画地爲牢黄帝冢环转回乐峰火剂绛纱袍介珪棘篱积习成俗君明堪笑恐詟两如直凉鞵理产烈风陵架六藏妙引弄险飘布莩末披拭輤裧前溪曲且休赛口煞费苦心寿媪手不应心説书先生舒情悚皇宿仇偷合苟从万古蟾微文深诋午尘武克五沙谢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