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奉朝请的意思、奉朝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奉朝请的解释

古代诸侯春季朝见天子叫朝,秋季朝见为请。因称定期参加朝会为奉朝请。 汉 代退职大臣、将军和皇室、外戚多以奉朝请名义参加朝会。 晋 代以奉车、驸马、骑三都尉为奉朝请, 南北朝 设以安置闲散官员, 隋 初罢之,另设朝请大夫、朝请郎,为文散官。《汉书·霍光传》:“ 光 两女壻为东西宫卫尉,昆弟诸壻外孙皆奉朝请。”《东观汉记·邓禹传》:“官罢以列侯就第,位特进,奉朝请。”《梁书·沉约传》:“﹝ 约 ﹞起家奉朝请。”《周书·魏玄传》:“﹝ 玄 ﹞ 普泰 中,除奉朝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奉朝请是中国古代官职制度中的特殊称谓,起源于汉代,指定期参与朝会、奉侍君王的礼仪性职务。《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古代诸侯春季朝见天子曰朝,秋季朝见曰请,后泛称朝请”,其职能随着朝代更迭发生显著变化。

从历史沿革来看,奉朝请的发展可分为三阶段:

  1. 两汉时期:原为授予退休官员的荣誉职位,无实权但保留朝见资格。《后汉书·礼仪志》载“三公、诸侯以德退者,奉朝请而已”,体现其礼仪属性。
  2. 魏晋南北朝:演变为安置闲散官员的虚衔,南朝《宋书·百官志》记录“奉朝请无常员,掌陪位朝会”,成员多达六百余人。
  3. 隋唐以后:逐渐退出职官体系,唐初仅保留名称,宋代完全废止,载于《通典·职官典》。

语源学角度分析,“奉”取“奉行”之义,“朝请”源于《周礼》记载的“春见曰朝,秋见曰请”朝觐制度。清代学者王引之在《经义述闻》中强调该词“本为四时朝见之名,后转为官号”,揭示了词义转化过程。

作为特殊政治符号,奉朝请既维系了君臣礼制关系,又成为调节官僚体系的重要工具。其存续反映了古代中国“以礼治国”的政治传统,相关研究可参考《中国历代职官别名大辞典》及《秦汉官制史稿》等权威著作。

网络扩展解释

“奉朝请”是汉晋至南北朝时期的一种特殊官员待遇,主要用于安置闲散或退职的贵族、大臣。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起源与定义 “奉朝请”最初指诸侯定期参加朝会的资格,其中“朝”为春季朝见天子,“请”为秋季朝见。东汉时期,这一名称被赋予政治意义,成为对罢免的三公、外戚、宗室等人员的优待政策,允许他们保留参与朝会的权利,以示尊崇。

2. 各朝代的演变

3. 废除与后续影响 隋朝初年废除“奉朝请”,改设“朝请大夫”“朝请郎”等文散官称号,标志着这一制度的终结。其名称中的“朝请”仍被后世借用,成为官员品级或荣誉的象征。

奉朝请本质是一种政治安抚手段,通过赋予虚衔维持贵族体面,同时削弱实权。其演变反映了古代官僚体系从荣誉化到职能化的转变。

别人正在浏览...

霸权主义璧宫不将超产趁风转篷川泽纳污春天道根倒好儿大麯颠痴泛系蜚征粉郎伏犀干儛皋卢狗曲古隶顾乃鸿深洪绪回颜嘉宠謇愕进伙珂雪劳民伤财牢直乐侑两同心连排恋惜撩火加油龙公竹密语前三后四穷诘人隐濡沃上乘剡溪船沙鳁说不出口泝本驼鸡外境危蹇碨磥为人民服务文貍武昌柳乌黑黑鴮鸅遐迩着闻相去悬殊限尽泄泻屑玉谢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