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算账的意思、秋后算账的详细解释
秋后算账的解释
本谓秋收后结算账目。比喻待到事后再对反对自己的一方进行清算处理。
词语分解
- 秋后的解释 .立秋以后。《魏书·广陵王羽传》:“今始维夏,且待至秋后。” 唐 杜甫 《早秋苦热堆案相仍》诗:“常愁夜来皆是蝎,况乃秋后转多蝇。” 唐 皮日休 《怀鹿门县名离合》诗之一:“山瘦更培秋后桂,溪澄閒
- 算账的解释 ∶统计计算账目 ∶吃亏或失败后,再次和人争执较量决心尽早同他算账这事如果再办不成我可要找你算账
专业解析
"秋后算账"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具有鲜明的比喻意义。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 字面意思:指在秋收之后,农民或商家结算一年的收支账目。这源于中国传统的农耕社会,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一年的劳作成果得以兑现,此时进行财务清算最为合适。
- 比喻意义:这是该成语最主要、最常用的含义。比喻在事情发生之后,特别是在某个阶段结束、局势稳定或条件成熟时,再对相关的人或事进行追究、清算责任或实施报复。它常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暗示清算行为可能带有报复性、拖延性或选择性。例如:
- 政治斗争中,一方得势后对另一方进行打击报复。
- 工作中,领导在项目结束后或找到合适时机时,再对下属之前的失误或不同意见进行批评或处罚。
- 人际交往中,等待时机成熟再跟对方“算总账”。
二、成语结构分析
- 秋后:指秋季结束之后,即秋收完成、农事活动告一段落的时节。引申为“事后”、“某个阶段结束后”、“时机成熟时”。
- 算账:本指计算账目、结算盈亏。引申为“追究责任”、“清算旧怨”、“进行报复”。
三、出处与演变
“秋后算账”作为固定成语的书面记载虽较晚近,但其核心意象根植于悠久的农耕文化传统。其比喻义的广泛使用,与近现代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特定历史背景密切相关,使其成为描述事后追究、报复行为的典型表达。
四、用法与示例
- 作谓语、宾语、定语。
- 示例:
- “他担心领导会秋后算账,所以一直谨小慎微。”(比喻事后追究)
- “双方达成和解,承诺不搞秋后算账。”(比喻事后报复)
- 这是一种典型的秋后算账行为。
参考来源:
- 汉典 (Zdic.net):该网站是权威的在线汉语字典和词典,对成语的解释较为详尽,提供了基本释义和用法示例。具体可参考其对“秋后算账”条目的解释:https://www.zdic.net/hans/%E7%A7%8B%E5%90%8E%E7%AE%97%E8%B4%A6
- 汉语词典 - 在线查询 (cidian.qianp.com):该在线词典也收录了“秋后算账”词条,解释了其比喻义并提供了例句。具体可参考:https://cidian.qianp.com/ci/%E7%A7%8B%E5%90%8E%E7%AE%97%E8%B4%A6
- 百度汉语 (hanyu.baidu.com):百度提供的汉语词典服务,对“秋后算账”的解释清晰明了,强调了其“事后报复”的核心含义。具体可参考:https://hanyu.baidu.com/s?wd=%E7%A7%8B%E5%90%8E%E7%AE%97%E8%B4%A6
网络扩展解释
“秋后算账”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可从本义和引申义两个层面理解,具体解释如下:
一、本义:农业经济中的结算制度
-
字面含义
原指农业生产中,秋收后统一结算一年的收支账目。在集体经济时期(如生产队制度下),社员通过劳动赚取工分,年终根据工分分配粮食和收入。例如,男劳力每日10分、女劳力7分,但工分价值较低,一个“日值”通常仅约0.2元(、5)。
-
历史背景
这一制度涉及复杂的分配流程,包括总收入核算、公粮上交、公积金预留等,最终按“人七劳三”或“人六劳四”等标准分配粮食()。
二、引申义:比喻性用法
-
中性含义
泛指在事情结束后进行总结或清算,例如分析成果、梳理经验()。
-
贬义用法
更常见的用法是比喻事后对反对者进行报复或清算,带有负面色彩。如莫应丰《将军吟》中描述“死死抱住黑材料,准备秋后算账”(、12)。
三、其他要点
- 近义词:与“秋后算帐”同义,仅“账”“帐”写法差异()。
- 使用场景:多用于政治、人际矛盾等语境,强调“等待时机报复”的隐含威胁(、8)。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背景或文学用例,可参考相关网页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败绩班资包囊北漂捕告鄽肆车夫池塘电綫费嘴皮子风什赗襚粪洒复再刚巨刚前诖乱贯械鳏鱼渴凤罛船合机红尘螖虫徽志浑脱火历活卖火色夹紧减缩解究举一反三靠家大抠唆明节縻絷摩抚能说会道孽报辔衘瓢尊平桓青苔篇日月参辰赡表十二月守待授田书气贪耄跳嬉铁冠提心顽嚣文化书社武运相効衔玉险韵小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