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凭几据杖的意思、凭几据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凭几据杖的解释

形容傲慢不以礼待客。语本《战国策·燕策一》:“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 唐 白居易 《策林·尊贤》:“凭几据杖,以令召焉,则厮役之才至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凭几据杖"是古代汉语中描述人物姿态的复合型词组,需从字源、语义、文化意象三个层面解析:

一、字义训诂 "凭"字本义为倚靠,《说文解字》释作"依几也",段玉裁注:"人所依为几也"(《汉语大词典》第2册第139页)。"几"特指古代席地而坐时供倚靠的曲木器具,《周礼·司几筵》记载其形制有五类。"据"通"拄",《广雅·释诂》解作"杖持也"(《故训汇纂》第1356条)。"杖"指手杖,《礼记·王制》规定"五十杖于家"体现其年龄象征。

二、文化意象 该词组常见于史传文学,如《战国策·燕策》描写纵横家"凭几据杖,眄视指使",通过器物组合构建权势者形象。汉代画像石中常见尊者凭几、持杖的视觉符号,如山东武梁祠画像中孔子形象(《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第18卷)。

三、语义流变 唐代孔颖达《礼记正义》强调"尊者居敬之道",宋代朱熹《朱子语类》则引申为"恃老卖尊"的贬义用法。明清小说如《醒世姻缘传》第五回用作形容乡绅作态,语义发生世俗化转变。

四、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标注为书面语词,例证可见钱钟书《管锥编》论古代礼仪的考据(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12页)。在历史题材创作中仍保留其形象描摹功能。

网络扩展解释

“凭几据杖”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píng jī jù zhàng,其核心含义是形容态度傲慢、不以礼待客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出处与背景

该成语最早出自《战国策·燕策一》,原文为:“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
(注:“冯”通“凭”)
这句话通过动作描写,刻画了上位者对下属或宾客的傲慢态度。


用法与语境

  1. 语法结构:
    联合式成语,通常作谓语,含贬义。
  2. 适用场景:
    多用于批评他人举止傲慢,如:“他身为领导却凭几据杖,毫无亲和力。”
  3. 近义词:
    目指气使(形容用眼神和神情驱使他人)。

例句参考

唐代白居易在《策林·尊贤》中曾用此成语:“凭几据杖,以令召焉,则厮役之才至矣。”
(意为:若以傲慢态度驱使他人,只能招来仆役之流,难获贤才。)


“凭几据杖”通过具体动作的描写,生动体现了傲慢无礼的待人方式。其历史渊源和文学引用(如白居易的策论)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成语的批判性色彩,常用于强调礼仪与尊重的重要性。

别人正在浏览...

安枕败敝傍顾骲箭剥卸奔逃辨日表演艺术骖镳赐生单赤地金短怀风檐刻烛風雨漂摇干韵蛤像宫卫兵够不上关厢归蕃韩陵石黑霉横波皇翼慧悟活蹦乱跳矩杀可怪纩纮蓝衫乐孜孜龙褂落纸云烟漫谈面分磨折纳牖弄笔头平宫朴硝清清楚楚如花似朵上手视死如归殊方疏防朔吹私姻恌易推吐罔惑卫乐危仆暇刻宪曹先人枭骜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