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latory;laggard] 形容做事拖拉
阻碍和有意拖沓的战术
(1).不爽利;不简洁。 元 无名氏 《黄花峪》第一折:“见一座摧塌了山神古庙堂,我这里思也波量。端的着谁上香,你看那拖拖沓沓乔供养。”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曲·邱文庄填词》:“ 邱文庄 淹博,本朝鲜儷,而行文拖沓,不为后学所式。” 清 朱彝尊 《<梦粱录>跋》:“岁辛巳,寓居 昭庆 僧楼,取而卒读之,嫌其用笔拖沓,不知所裁。” 秦牧 《艺海拾贝·辩证规律在艺术创造上的运用》:“如果在应该简略的地方不加简略,力量平均使用,繁冗拖沓,那种感人的力量也一定会大打折扣。”
(2).连绵不断貌。 明 李东阳 《尼山春晓图》诗:“濛濛 尼山 云,忽忽天向晓,依微远峰露,拖沓层城绕。”
“拖沓”是一个形容词,常用来形容做事或进展缓慢、不干脆、效率低下的状态。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形容人的行为
指做事犹豫不决、步骤繁琐或故意拖延。
例句:
描述作品节奏
多用于批评文艺作品(如小说、影视剧)情节进展缓慢、内容冗长。
例句:
批评语言或文字
指表达啰嗦、重复,不够精炼。
例句:
若需进一步区分近义词或了解具体语境用法,可补充提问!
拖沓(tuō dā)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做事拖延不前,拖拉不顺利。
拖字的部首为手,笔画数为8;沓字的部首为水,笔画数为9。
《拖沓》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早记录此词的出处是《晋书·历志下》:“黄绵罗之救援久拖沓,尔朱氏因而赖之。”意指黄绵罗援救行动拖延不决,从而为尔朱氏提供了借口。
拖沓的繁体字为「拖沓」,没有其他变体。
在古代写法中,有些文献中使用了「拖曩」或「拖糊」等写法,但这些非标准的写法已逐渐淘汰。
1. 他的工作方式太拖沓了,需要改进。
2. 这个会议一拖再拖,到现在还没有任何结果。
拖延、拖拉、拖累、拖欠、拖泥带水
拖拉、慢腾腾、磨磨蹭蹭、迟疑、拖延等。
迅速、敏捷、爽快、干脆等。
八面见光兵船灿烂炳焕倡妇吃乔春浦出奏摧落翠竹当堵鼎力扶持遁俗无闷風氣风音广寒官癖嫢盈过晌合券红货红薯恢怪加被寄款巾服径造矜释廐养孔艰孔爵快人快语雷雨裂谷明情末教木琴纳衣辟污剖奏迁渝晴和清郎全真教任前儒科三年化碧赡蔚山陬海澨勝游守耐说大口贪餮黈益脱卸望中未尝炜如蜗虫五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