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or]∶在可供选择的东西、状况或过程中的挑选
决定学医或者学法律
(2) [either…or…]∶连接词、词组或分句,表示从两种以上的事物中选择一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同时存在
这个任务可以交给小李或者小张
(1).或许,也许。《左传·僖公十九年》:“今 邢 方无道,诸侯无伯,天其或者欲使 卫 讨 邢 乎?”《孟子·公孙丑下》:“昔者辞以病,今日弔,或者不可乎?” 宋 苏洵 《田制》:“数世富者之子孙或不能保其地以復於贫,而彼尝已过吾限者,散而入於他人矣,或者子孙出而分之,以为几矣。”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 文王 在时,天下三分已有其二。若到 武王 伐 商 之时, 文王 若在,或者不致兴兵。” 老舍 《骆驼祥子》十四:“假若 虎妞 是个男子,当然早已成了家,有了小孩,即使自己是个老鳏夫,或者也就不这么孤苦伶仃的了。”
(2).有人;有些人;某人。《南史·张瓌传》:“居室豪富,伎妾盈房,或者讥其衰暮畜伎。” 唐 元结 《自述三篇序》:“有惑而问曰:‘子其隐乎?’对曰:‘吾岂隐者邪?--愚者也,穷而然尔。’或者不喻,遂为《述时命》以辩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汤岐公 自行宫留守出守 会稽 ,朝士以诗送行甚众。 周子充 在馆中,亦有诗而亡之。 岐公 以书再求曰:‘顷蒙赠言,乃为或者藏去。’ 子充 极爱其遣辞之婉。”
(3).连词。表示选择或并列关系。《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或者因一句话上,成就了一家儿夫妇;或者因一纸字中,拆散了一世的姻缘。” 李準 《李双双小传》一:“村里街坊邻居,老一辈人提起她,都爱叫她‘ 喜旺家 ’,或者‘ 喜旺媳妇 ’,年轻人只管她叫‘ 喜旺嫂子 ’。”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或者汉语 快速查询。
“或者”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连词和副词,其含义和用法可从权威汉语词典角度解析如下:
指在两种或多种可能性中任选其一,相当于“或”“还是”。
例句:
“会议安排在周一 或者 周三。”
“你可以选择喝茶 或者 咖啡。”
语法特点:
- 连接并列成分(词、短语或分句),通常用于陈述句;
- 多项选择时,可重复使用(如“A或者B或者C”),但最后两项间更常见。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相当于“也许”“或许”,表达不确定的推测。
例句:
“他今天没来,或者 是生病了。”
“或者 明天会下雨。”
语法特点:
- 多用于句首或主语后,修饰整个句子;
- 常与“是”“有”等词搭配(如“或者是”“或者有”)。
来源: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99年。
在文言文中,“或者”可作代词,意为“有人”“有些人”。
例句(《论语·为政》):
“或者 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
现代演变:此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罕见,仅保留于特定文言引用。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
来源: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定义连词用法:“表示两种或多种情况的选择关系。”
强调其副词功能:“表示对情况的推测,相当于‘也许’。”
收录古义:“犹‘有人’,泛指某人或某些人。”
(注:因版权限制未提供在线链接,上述来源书籍可通过国家图书馆数据库或权威出版社官网查询。)
“或者”是一个连词,在汉语中主要用于表达选择关系,常见用法如下:
连接并列选项
表示在多个可能性中至少有一个成立,例如:“明天可能下雨或者刮风”()。此时选项之间是“相容”关系,可同时发生。
陈述句专用
与疑问句中使用的“还是”形成对比,如:“你喝茶或者咖啡?”是错误用法,正确疑问句应为“你喝茶还是咖啡?”()。
逻辑表达中的“或”
在数学或编程中对应逻辑运算符“OR”,例如公式:
$$
A lor B
$$
表示A和B至少一个为真()。
否定句的特殊规则
在否定结构中,汉语习惯用“和”代替“或者”,如“我不喜欢跑步和游泳”(而非“或者”)()。
委婉语气
有时隐含建议性选择,如“或者我们可以改天再讨论”,通过降低直接性使表达更礼貌()。
需要注意的是,“或者”不能与“还是”混用,且在列举超过两项时可通过顿号分隔,如“携带身份证、学生证或者护照”。
边升边俗不穷采荠柴道长围打冲锋兑现蠹简遗编扶曳斧藻巩膜炎冠子孤军过采海郎旱地横饮花布皇太后回荡惠庄监德翦夺荐枕揭疮疤节期惊事惊瞻旧治急张拘诸口角春风莲华世界吏议炉氲幔幕马头琴靡它碰触撇假平莹虔恪情核蚺虵三黜三鲜散心沈书浦尸袭手段水壶漱濯探口气听话体气通踈同心缕头方托巧萧折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