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程,出发上路。《周书·刘璠传》:“寻而家信至,云其母病。 璠 即号泣戒道,絶而又苏。” 唐 虞世南 《奉和幸江都应诏》:“安流进玉轴,戒道翼金吾。” 宋 秦观 《祭监税主簿文》:“西风萧颯,长夜凄凉,灵车戒道,丹旐飞扬。”
“戒道”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含义为登程、出发上路,常见于古代文献中。以下是详细解析: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古籍或仿古文体。需注意与佛教“戒律”等无关,避免混淆。
建议参考权威辞书(如汉典)进一步确认古典用例。
《戒道》是一个汉字词语,戒指是指忌讳、警告,道指的是道德准则、行为方式。戒道概括起来指的是遵守道德准则,戒除不良行为和恶习。
《戒道》的部首是戈,拼音为gē,笔画数为8。
《戒道》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论语·八佾》:“太伯戡衅,小子駮旅,旅曰:’駮旅,吾將以汝为戒。’”,意为太伯平定了内乱,小子阻止了骚动,旅说:“小子经由骚动,你是我要警戒的榜样。”。从此,戒道一词就用来表达警示和告诫的含义。
《戒道》的繁体字为「戒道」。
在古代,「戒道」这个词的写法略有不同。具体写法为「戒」的上面加一个「白」字,下面是「辰」,形状略微有些不同。
1. 我们应该戒道邪恶的念头,保持崇高的道德原则。
2. 他深知道纪律的重要性,时刻戒道自己的不良行为。
警戒、警惕、警示、告诫、劝戒
戒律、警觉、谨慎
放纵、纵容、放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