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投名的意思、投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投名的解释

(1).投递名帖。《北齐书·毕义云传》:“ 天保 元年四月, 竇氏 皇姨祖载日,内外百官赴第吊省, 义云 唯遣御史投名,身遂不赴。”《南史·齐纪上·武帝》:“时 休范 典籤 许公与 诈称 休范 在 新亭 ,士庶惶惑,诣垒期赴 休范 ,投名者千数。” 宋 许顗 《彦周诗话》:“ 刘涇 巨济 题诗一絶云:‘……后来可是无奇客,东阁投名尚不通。’”

(2).谓入籍。 宋 司马光 《乞罢免役钱依旧差役札子》:“今召募四方浮浪之人充役……一旦事发则絜家亡去,变易姓名,往别州县投名,官中无由追捕。”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投名”是汉语中具有历史语义色彩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通过特定形式表明身份归属或效忠意愿的行为。从汉语词典释义与文献用例分析,“投名”可拆解为以下四方面:

一、基本词义

“投”指递交、呈送,“名”即姓名或身份标识。《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投递名帖以示归顺”,特指古代加入秘密会社或军队时提交的书面凭证。该行为具有契约性质,常见于宋元话本及明清小说中。

二、历史沿革

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记载的“投名状”制度,后演变为绿林组织的入伙程序。《水浒传》第十一回详细描述林冲“纳投名状”的情节,要求新成员完成指定任务以证明忠诚,此时“投名”已具备双重含义:既指书面盟约,也指实际行动的效忠证明。

三、文化应用

在传统戏曲与民间故事中,“投名”常与“结义”仪式结合,如《三国演义》桃园结义时虽未明言“投名”,但焚香告天的仪式本质上符合投名制度的精神内核。现代语言学研究指出,这种行为模式反映出古代中国“信义伦理”与“组织约束”的共生关系。

四、现代引申

当代汉语中,“投名”衍生出“表明立场”的比喻义,常见于商业合作或团体加入场景。例如《现代汉语用法词典》收录“投名帖”词条,特指求职者向企业提交的包含个人承诺的书面材料。

网络扩展解释

“投名”一词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历史语境和文献记载进行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投递名帖
    指古代通过递交名帖表明身份或意图的行为。例如《北齐书》记载官员毕义云在吊唁场合仅派御史“投名”而未亲自到场,体现古代礼仪中的身份传递功能。

  2. 入籍或登记身份
    宋代司马光曾提到“投名”指流民通过改名换姓到其他州县登记户籍,以逃避追捕,反映古代户籍管理的特点。

二、引申含义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成语,指“为追求名誉地位而投机”。但此用法在传统文献中较少见,可能为现代引申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三、使用注意

建议参考《北齐书》《南史》等古籍,或司马光《乞罢免役钱札子》,以深入理解历史语境中的用法。

别人正在浏览...

矮陋白高帽碧寥比邻星测杆赐见大早计定势多应放滥凡汞冯嬺当熊滑不唧溜怀书花宵会立洄溯坚严坚莹监织造践祚脚子惊跸搢绅计日舅弟继袭卷角牸考慎空土来复鍊锻骊目理事会六房龙骨车龙泥印律人马兰头马鹿易形杪冬挈揽驱骋裙撑任甚么撒吞沈愁施衿手书耍线儿水祥顺星四仙桌缩头缩颈逃疟统销头嗌托人外动词诬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