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吉禘的意思、吉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吉禘的解释

古时除丧,奉死者神主入祭于宗庙,谓之“吉禘”。《春秋·闵公二年》:“夏五月乙酉,吉禘于 庄公 。” 杜预 注:“三年丧毕,致新死者之主於庙,庙之远主当迁入祧,因是大祭,以审昭穆,谓之禘。”《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后六月,又吉禘於太庙而致 釐公 ,《春秋》讥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吉禘”是中国古代礼制中的一种特殊祭祀仪式,专指帝王或诸侯在三年丧期结束后举行的合祭活动。该词由“吉”(吉祥、吉礼)与“禘”(古代祭名)复合而成,其核心含义为“丧毕而合祭于宗庙,以吉礼行禘祀”。以下从语义、礼制背景及典籍记载三方面详述:

  1. 语义解析

    “禘”在《说文解字》中被释为“谛祭也”,即审慎而隆重的祭祀;“吉”则指吉礼,即五礼(吉、凶、军、宾、嘉)之首,用于祭祀神明与祖先。因此,“吉禘”强调以吉礼规格执行禘祭,区别于丧期内的凶礼祭祀。

  2. 礼制背景

    据《礼记·大传》记载,吉禘是“三年之丧毕,致新主于庙,合食于太祖”的仪式。其流程包括将新去世君主的牌位迁入宗庙,并与历代先祖共同受祭,标志着国家从丧期正式回归常态。此礼仅限天子或诸侯使用,属“国之大典”。

  3. 典籍记载

    • 《春秋·闵公二年》有“吉禘于庄公”的记载,指鲁闵公为父丧结束后举行的吉禘。
    • 郑玄注《周礼·春官·大宗伯》称:“禘有吉禘、时禘之分,吉禘主丧毕,时禘主四时”,明确其与常规时令祭祀的差异。

参考文献

  1. 《礼记·大传》(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2. 《说文解字》(汉典
  3. 《周礼注疏》(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4. 《春秋左传正义》(汉典

网络扩展解释

“吉禘”是中国古代丧礼中的一种祭祀仪式,具体含义和背景如下:

  1. 基本释义
    指古代在三年丧期结束后,将死者神主牌位正式迁入宗庙并举行的大祭仪式。这一过程标志着丧礼的终结,后续祭祀将纳入宗庙常规流程。

  2. 历史背景与功能

    • 根据《春秋·闵公二年》记载:“夏五月乙酉,吉禘于庄公”,杜预注释说明,吉禘需在三年守丧期满后进行,主要目的是通过祭祀重新确认宗族昭穆次序(即祖先牌位排列的宗法制度)。
    • 该仪式还涉及将年代久远的祖先牌位迁入祧庙(远祖庙),以维持宗庙空间秩序。
  3. 相关文献记载
    《汉书·五行志》提到“吉禘于太庙而致釐公”,侧面反映汉代仍延续此礼制,但《春秋》对此类逾礼行为有所批评,说明吉禘的时间与流程有严格规定。

注:该词属生僻古礼术语,现代使用极少,读音为jí dì。如需深入研究,建议结合《周礼》《仪礼》等典籍考证。

别人正在浏览...

保外执行蹦蹦儿车遍缉博选惨羞乘蹑撑舌赤衣种姓串昵大寒恩渥非罚诽毁佛罗伦萨公牒寡辣关弓河洛活鱍鱍靃靡矫伐驾头杂剧金石之交考异寇莱公寇枿灵景纳污藏疾偏怜譬类平方公里平下披剔坡壠仆使情势穷问气球弃天下辱仕三寸弓丧灵甚迭十二支释蹻侍弄石洫衰龄酸豏贪幸天策上将团头聚面微罟倭扇杌床无况无脸相摎闲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