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嘉事的意思、嘉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嘉事的解释

(1).指嘉礼。古代五礼之一。《礼记·冠义》:“故圣王重礼,故曰冠者,礼之始也,嘉事之重者也。” 郑玄 注:“嘉事,嘉礼也。宗伯掌五礼:有吉礼、有凶礼、有賔礼、有军礼、有嘉礼。”

(2).指朝礼。《左传·定公十五年》:“夫礼,死生存亡之体也……今正月相朝,而皆不度,心已亡矣。嘉事不体,何以能久?” 杜预 注:“嘉事,朝礼。”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嘉事”一词在汉语中属于典雅的古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美好、吉祥或值得称颂的事情,尤其常用于描述古代礼仪中庄重喜庆的场合。以下从词典释义、语源构成及典籍用例角度详细解析:


一、单字释义与构词分析

  1. 《说文解字》释为:“美也,从壴加声。”本义为美好、赞美,引申为吉庆、幸福之意。如《诗经·豳风·东山》“其新孔嘉”即形容事物之美好。

  2. 指事件、事务,亦可特指礼仪活动(如《周礼》中“大丧事”指丧礼)。

    合成词“嘉事” 即“美好的仪式”或“祥瑞之事”,强调事件的正面属性与隆重性。


二、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释“嘉事”为:

    ①吉事;喜庆之事。

    ②指朝聘、婚冠等典礼。

    例证引《礼记·冠义》:“冠者,礼之始也,嘉事之重者也。” 指冠礼为嘉事中的重要仪式。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释义侧重礼仪场景:

    古代特指祭祀、婚礼等庄重典礼。

    如《左传·定公十五年》:“嘉事不体,何以能久?” 杜预注:“嘉事,朝礼也。”


三、典籍用例与语境解析

  1. 礼仪范畴
    • 《仪礼·士昏礼》:“凡行事,必用昏听,受诸祢庙,嘉事重礼也。” 郑玄注:“嘉事,婚礼。”
    • 《春秋繁露》:“聘觐之礼,嘉事之极也。” 指朝聘之礼为嘉事的最高形式。
  2. 祥瑞象征
    • 宋人诗文常以“嘉事”喻自然祥兆,如杨万里《瑞香花》诗:“风雨山中春,嘉事一朝集。” 借花开喻吉事汇聚。

四、现代语义延伸

现代汉语中,“嘉事”虽少用,但常见于:


参考文献与来源

  1. 许慎. 《说文解字》[M]. 中华书局, 2013. ISBN 9787101094068.
  2.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Z].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3. 王力等. 《古代汉语词典》[Z]. 商务印书馆, 2014. ISBN 9787100098219.
  4. 郑玄注, 贾公彦疏. 《仪礼注疏》[M].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5. 杨万里. 《诚斋集》[M]. 中华书局, 2007. ISBN 9787101057513.

(注:部分古籍原文可通过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查阅)

网络扩展解释

“嘉事”是古代汉语中的礼仪相关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1. 指嘉礼(古代五礼之一)
    嘉礼是古代五礼(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中用于庆典、人际交往的礼仪,如冠礼、婚礼等。据《礼记·冠义》记载:“冠者,礼之始也,嘉事之重者也”,郑玄注“嘉事”即嘉礼。其核心是规范人际关系的和谐与仪式感。

  2. 指朝礼(诸侯朝见天子的礼仪)
    在《左传·定公十五年》中提到“嘉事不体,何以能久”,杜预注解“嘉事”为朝礼,即诸侯遵循的朝见礼仪,强调礼制对政权存续的重要性。


补充说明:

相关文献可参考《礼记》《左传》原文及郑玄、杜预的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艾席帮佣拌命北阴笔杆儿筚门圭窦兵符禀假波及不称传案串习出言成章亶翔大卒點石術雕幰兜肚断折犊牧采薪遁居非唯弗与戈甲挂口孤悬胡搊枷警挢舌近交远攻禁止令行据争快阁昆阆连捷隆中布衣緑醑绵矩逆拒跑解马情慉亲如骨肉劝乐鹊驾缺如人烟阜盛溶溶脉脉若敖鬼折措十时石手军收没苏打饼干檀口通平五天竺闲吏先茔消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