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仪的意思、郊仪的详细解释
郊仪的解释
皇帝郊祭的仪仗。 宋 欧阳修 《翠旌诗》:“盛礼郊仪肃,纯音帝乐清。”
词语分解
- 郊的解释 郊 ā 城外:郊区。郊外。郊游。郊野。荒郊。 笔画数:; 部首:阝; 笔顺编号:
- 仪的解释 仪 (儀) í 人的外表或举动:仪态。仪表。威仪(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仪式。仪仗。司仪。 礼物:贺仪。谢仪。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仪器。 法制,准则:仪刑。“设仪立
专业解析
郊仪,指中国古代帝王在郊外举行的祭祀天地的重大典礼。这一礼仪制度源远流长,是古代国家祭祀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体现了“敬天法祖”的传统思想和君权神授的观念。
-
核心含义:
- 郊:指都城之外的郊野地带。据典籍记载,古代祭祀常在都城南郊设坛祭天,北郊祭地。
- 仪:指规范、隆重的礼仪程式。郊仪包含一整套严格、复杂的祭祀程序、仪仗、乐舞、祭品和祝祷文等。
- 因此,“郊仪”合称,特指在都城郊外举行的、由帝王亲自主持或委派重臣代行的祭祀天地(尤其是祭天)的最高等级国家典礼。
-
历史渊源与重要性:
- 郊仪制度可追溯至周代,以《周礼》等典籍为理论依据,后为历代王朝所继承和发展。它被视为“国之大典”,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象征着帝王与天地的沟通,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并彰显统治的合法性与权威性。
-
主要类型:
- 郊祀/郊天:最核心的是在南郊圜丘祭祀昊天上帝(天)。
- 社稷之祀:祭祀土地神(社)和五谷神(稷),通常也在都城的特定方位(如右社稷左宗庙)。
- 其他:有时也泛指在郊外举行的其他重要祭祀,如迎气、祈谷、雩祀(求雨)等,这些可视为广义郊仪的组成部分或相关礼仪。
-
文化意义:
- 郊仪不仅是宗教仪式,更是重要的政治和文化象征。它深刻影响了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天人感应)、政治制度(礼制)、建筑艺术(如天坛、地坛)以及文学艺术创作。其严谨的礼仪规范是中华传统礼乐文明的重要体现。
来源参考: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1990). 汉语大词典 (Vol. 10, p. 618). 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权威辞书释义)
陈戍国. (2006). 中国礼制史 (先秦卷、秦汉卷等).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系统阐述古代礼制,含郊仪)
网络扩展解释
郊仪是古代帝王在郊外举行祭祀活动时使用的仪仗,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
基本定义
指皇帝在郊祭(古代帝王于城郊举行的祭天仪式)时使用的全套礼仪仪仗。郊祭作为国家最高规格的祭祀活动,其仪仗包含旗帜、车马、礼器等特定配置,彰显皇权与礼制。
-
构词分析
- "郊":指城郭之外的区域,如《说文解字》载"距国百里为郊",特指祭祀场所。
- "仪":既指礼仪规范,也指仪式中使用的器具阵列,组合后特指郊祭专用仪仗。
-
文献佐证
宋代欧阳修《翠旌诗》中"盛礼郊仪肃"一句,生动描绘了郊祭仪仗的庄严场景,成为该词在古代文献中的经典用例。
该词属于中国古代礼制专有名词,现代多用于历史文献研究或古典文学赏析场景,日常生活中已鲜少使用。
别人正在浏览...
八珍玉食备置奔逝变征彼竭我盈不绝于耳仓圣谄意充满闯关东穿一条裤子船闸棰杖从试翠钏邨墅大东诞节断后阸陿反射定律肥冬瘦年飞殃走祸风吹日晒缚虎腹书绠短汲深更做道龟鼎贵器洪福齐天黄鲴鱼昒昕荐献迦师错纠众局束开船叩头了然于心裂开孟尝君缪説摸不着头脑牌刀平厂岐道辱门败户生累十二象水行套包物务五性虾弓子相时响榻显轿细胞写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