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教条的意思、教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教条的解释

(1) [dogma;creed;doctrine;tenet]∶要求教徒绝对遵从的宗教信条。泛指要求人盲目信奉的僵化的原则、原理

(2) [dogmatism]∶指教条主义

详细解释

(1).旧时官署或学塾中所颁布的劝谕性的法令或规章。 唐 韩愈 《许国公神道碑铭》:“公之为治,严不为烦,止除害本,不多教条,与人必信。” 宋 王安石 《送吴仲纯守仪真》诗:“久为 汉 吏知文法,当使 淮 人服教条。” 清 叶燮 《原诗·内篇上》:“若有法,如教条政令而遵之,必如 李攀龙 之拟古乐府然后可,诗末技耳。”

(2).宗教中要求信徒信从遵守的信条。现指僵死的、凝固不变的某种抽象的定义或公式。亦指使人盲目接受或引用的清规、教义等。 老舍 《四世同堂》十六:“假若今天不是中秋节,她决不会出来多事。这并不是她的心眼不慈善,而是严守着她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教条。” 柯灵 《香雪海·嫩芽需要滋润》:“少年儿童不喜欢在文学作品中读乏味的教条。”《新华文摘》1983年第3期:“但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它绝不把自己的理论当作死板的教条公式,而是为人们提供生动活泼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教条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包含以下核心含义:

  1. 宗教或学派的基本信条

    指宗教、学派等所信奉的权威性经典或不容置疑的理论原则。例如基督教中特指《圣经》规定的信仰准则,强调其不可变更性。这一含义源于希腊语“dogma”(法令、定论),后引申为必须遵循的真理。

  2. 僵化、脱离实际的理论

    现代汉语中多含贬义,指脱离实际、机械套用的抽象理论或规则。例如“教条主义”指不分析具体条件,生搬硬套某种信条的行为。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批判此类做法:“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察,一味盲目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

  3. 法令、规章的旧称

    古代汉语中曾指官方颁布的法令条文。如《新唐书·刑法志》载:“教条既颁,州县奉行”,此处“教条”即指法律规章。


权威来源参考:

  1. 《汉语大词典》(汉典网)对“教条”的释义:宗教信条与僵化理论的双重含义。
  2.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人民出版社):批判教条主义的经典文献。
  3. 《新唐书·刑法志》(中华书局点校本):古代法令术语的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

“教条”是一个多维度概念,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综合解析:

1. 宗教与哲学范畴
指要求信徒绝对遵从且不容质疑的宗教信条。例如基督教通过大公会议认定的核心教义,或佛教中的戒律体系,均属于典型教条。这类规则往往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作为信仰实践的基础。

2. 社会与学术语境
引申为僵化、固化的原则或规范。例如古代官署颁布的法令(如唐代学塾规章)、现代某些领域机械套用的理论公式,均可能被称为教条。其核心特征是脱离实际情境,要求盲目接受。

3. 批判性概念(教条主义)
作为贬义词使用时,特指主观主义思维模式。表现为不分析事物变化规律,生搬硬套既有原则处理问题。例如老舍在《四世同堂》中描写的寡妇严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行为准则,即被批判为教条化思维。


补充说明:需注意教条本身具有中性属性,其负面含义主要源于应用方式。在宗教领域,教条是维系信仰体系的重要支柱;但在社会实践或学术研究中,僵化执行教条则会导致脱离实际。

别人正在浏览...

爱小暗恨踣铁不关紧要搥牛春风化雨绰路骑大连市黮浊顿防蠹叶肥肠悱悱飞梁风纪扣俯聆告贷格巴巴宫沟公台瑰谲掴手豪肆换符枷锢将军箭监食牋疏健舞叫丫丫斠准近古急速几所九拜巨星剌马谅阴路室门单户薄明眸皓齿婗子蟠桃杯欺弊轻荡气焰沙摩竹赏恤折翅甚或至于食牛私赍四履邃博天仓统治阶级土方吞毡外边五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