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地的意思、点地的详细解释
点地的解释
犹着地。 宋 吴坰 《五总志》:“於众中求脚根点地者,百无二三焉。”《水浒传》第五三回:“ 李逵 怕将起来,几遍待要住脚,两条腿那里收拾得住,却似有人在下面推的相似,脚不点地,只管的走去了。”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百合花》:“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的走了。”
词语分解
- 点的解释 点 (點) ǎ 细小的痕迹或物体:点滴。斑点。点子(a.液体的小滴,如“水点点”;b.小的痕迹,如“油点点”;c.打击乐器演奏时的节拍,如“鼓点点”;d.主意,办法,如“请大家出点点”;e.最能说明问
- 地的解释 地 ì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地球上的
网络扩展解释
“点地”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1.基本含义:接触地面
- 释义:指脚或物体接触地面。常见于古典文学或口语中,强调动作的瞬间性。例如《水浒传》第五三回描述李逵“脚不点地”行走,形容其行走速度快且脚步轻盈。
- 用法:多用于“脚不点地”“脚尖点地”等短语,如现代例句“纵身一跃,脚尖点地”。
2.引申含义:动作轻快
- 释义:形容人走路时脚步轻盈、灵活,不拖沓。例如茹志鹃《百合花》中“脚不点地地走了”,突出人物行动的敏捷与轻快。
- 使用场景:可描述人的步态(如舞蹈、奔跑),也可比喻事物状态的轻盈(如“落叶点地”)。
补充说明
- 词源:最早见于宋代文献,如吴坰《五总志》,带有文言色彩。
- 结构:动词+名词,强调瞬间的触地动作或持续的状态(如)。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例句或语境分析,可参考、3、4中的古典及现代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二
点地的意思
《点地》是中文词汇,指的是在地面上做点状的标记,以示某种特定的含义或方向。
拆分部首和笔画
《点地》的拆分部首为“十”,笔画数为4。
来源
《点地》一词来源于古代的军事用法。古时候,军队在行进中常常需要进行布阵或安全标记。为了方便,他们会在地面上用刷子、颜料或其他材料做出点状标记,从而指示出相应的信息。
繁体
《点地》的繁体写法为「點地」。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对于《点地》的汉字写法有所不同,早期写法包括「点」与「地」的组合写法,如「點地」或「點土」。后来逐渐演变为现代的写法。
例句
1. 他在地上用红色颜料点了几个地方,作为前进方向的标记。
2. 这个旅游团的导游在沙滩上用木棒点地,指引游客前进的方向。
组词
点字旁、点状、定点
近义词
标记、标注、标记地点
反义词
抹地、抹掉标记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