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表字的意思、表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表字的解释

[literary name] 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

详细解释

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因称字为表字。《旧五代史·周书·王峻传》:“ 太祖 虽登大位,时以兄呼之,有时呼表字,不忘布衣之契也。”《宣和遗事》前集:“是时 温州 有方士 林灵素 ,初名 灵噩 ,表字 岁昌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小生姓 侯 ,名 方域 ,表字 朝宗 , 中州 归德 人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这个人姓 尤 表字 云岫 ,本是我父亲在家时最知己的朋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表字,又称“字”,是中国古代汉族男子在成年后,在本名之外另取的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属于汉语特有的文化现象。以下从词典释义与文化内涵两方面解析:


一、词典释义

  1. 基本定义

    表字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成人礼)时,由尊长或师长取定的别名,用于社会交往中对他人的尊称,以示尊重。《现代汉语词典》定义为:“旧时在本名外另取的与本名有意义关系的名字。”

  2. 命名规则

    表字需与本名意义相呼应,或互补、或延伸、或反衬。例如:

    • 互补: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同义互训;
    • 延伸:李白字“太白”,以“太白金星”呼应“白”;
    • 反衬:朱熹字“元晦”,“熹”(光明)与“晦”(昏暗)相对。

二、文化功能与演变

  1. 社会礼制

    表字是古代“避讳文化”的产物:直呼本名被视为不敬,故以表字代称平辈或尊者。《礼记·曲礼》载:“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

  2. 身份象征

    取字标志成人身份,文人、士大夫阶层普遍使用,平民较少沿用。宋代《太平御览》引《风俗通义》:“字以表德,号以明志。”

  3. 历史演变

    • 先秦至汉:仅贵族男子使用,如屈原名“平”字“原”;
    • 唐宋以降:士人阶层普及,女性亦有取字(如李清照字“易安”);
    • 明清以后:逐渐简化,近代被笔名、艺名取代。

三、权威文献参考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2016年,对“表字”的规范性释义。

  2. 《辞源》(第三版)

    商务印书馆,2015年,详述表字的历史渊源及文化功能。

  3. 《古代汉语词典》

    中华书局,2004年,收录表字用例及命名规则。

  4. 王力《古代文化常识》

    中华书局,2018年,解析表字与礼制的关系。


表字的历史演变

时期 使用群体 代表案例
先秦两汉 贵族男子 曹操字孟德
魏晋南北朝 士族阶层 王羲之字逸少
唐宋 文人、官员 苏轼字子瞻
明清 知识分子 顾炎武字宁人

表字作为中华姓名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礼制规范与社会伦理,其消亡反映了传统社会结构的现代转型。如需深入考证,建议查阅《中国人名大辞典》等专业工具书。

网络扩展解释

“表字”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特有的命名传统,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表字(又称“字”)是古代人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别名,主要用于成年后社交场合的尊称。它通常与本名在含义、德行或志向等方面相关联,体现个人修养或家族期望。

二、起源与功能

  1. 礼仪需求: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女子十五岁行笄礼后,为避讳直呼其名而取表字,体现尊重。
  2. 文化象征:表字常通过字形、字义与本名呼应,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相映)。

三、使用规则

四、字形溯源

“表”字本义为外衣(从“衣”从“毛”),引申为“外显”之意,与表字作为“对外称呼”的功能相契合。

五、现代意义

如今表字已不常用,但在研究古籍、历史人物时仍有重要价值。例如解读《三国志》需结合人物表字分析其身份背景。

提示:若需具体历史人物表字案例,可参考《汉语大辞典》(、3来源)进一步查阅。

别人正在浏览...

剥桡长息插烧骋舟赤鷩创草除田大媳妇独冠对本对利笃疾返本放僻邪侈泛淫浮谈勾肆惯事硅胶贵敬汗渍龁龁讧溃红丝砚画地成牢荒年黄色简伉矫常绞讦嗟虖结联旧都靠拢快谈狂勃刲宰拉套子利苏缕金团貌像祃旗蹑足其间挪用省愆申申舍止视学输积舒遟同难頽纵五房无眚骛扬仙翰闲住狭邪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