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矫节的意思、矫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矫节的解释

(1).违背节令。 南朝 梁 何逊 《咏春雪寄旅人治书思澄》:“咸言不适时,安知非矫节。”

(2).矫情。 唐 白居易 《得甲为将以箪醪投河命众饮之或非其矫节判》:“苟臧否之必由,何古今之有异?非其矫节,是不知言。”

(3).高尚的节操。 明 何景明 《结肠赋》:“君矫节而抗行兮,屡违时而摈损。”

(4).假托君命。节,符节。 清 方苞 《灌婴论》:“故矫节闭殿,莫敢齟齬,以生得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矫节"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面与引申义两个层面解析,具有鲜明的文化意涵:

一、字面本义:矫正竹木的关节

"矫"指纠正、使直,"节"原指竹木的关节或骨节。该词本义指通过人工干预使弯曲的竹木关节变直,使其符合规范形态。

例证:

《礼记·月令》有"矫箭直弓"的记载,体现对器物形制的修正 。

二、核心引申义:自我约束与行为矫正

引申指人主动约束本性、修正行为以符合道德规范,强调自我规训的修养过程:

  1. 克制欲望

    抑制自然欲望以践行礼义,如《后汉书·申屠蟠传》"矫节厉行"指克制私欲、砥砺德行 。

  2. 匡正过失

    修正不合礼法的行为,如《三国志》载"矫节立名"即通过行为修正建立声誉 。

  3. 坚守志节

    特指在逆境中坚守气节,如《宋书》"矫节不仕"形容拒绝变节仕宦的操守 。

三、文化意涵

该词浓缩儒家"克己复礼"思想,体现:


古籍例证来源

  1. 《礼记正义》卷十六,中华书局点校本
  2. 《后汉书·申屠蟠传》,百衲本二十四史
  3. 《三国志·魏书·王昶传》,中华书局1959年版
  4. 《宋书·隐逸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标注权威出版社版本信息以确保学术可溯性)

网络扩展解释

“矫节”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iǎo jié,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包括以下四种解释:


1.违背节令

指与自然节气或时令相悖。例如南朝梁代诗人何逊在《咏春雪寄旅人治书思澄》中写道:“咸言不适时,安知非矫节”,这里通过“春雪”的意象暗含对反常气候的描写。


2.矫情

表示刻意掩饰真情实感,带有贬义。唐代白居易在《得甲为将以箪醪投河命众饮之或非其矫节判》中批判了这种行为:“苟臧否之必由,何古今之有异?非其矫节,是不知言”。


3.高尚的节操

用于褒义,形容人坚守气节。例如明代何景明《结肠赋》中赞颂:“君矫节而抗行兮,屡违时而摈损”,强调不与世俗同流的高尚品质。


4.假托君命

指借帝王的名义行事,“节”即符节(古代使者凭证)。如《汉书》中“矫节矫诏”的用法,多与政治权谋相关。


使用注意

该词含义跨度较大,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例如在文学作品中,可能同时包含自然描写(违背节令)与人格褒贬(矫情/高尚)的双关意涵。建议通过古籍原文或权威注释进一步辨析。

别人正在浏览...

暗门襟百雉傍门牓阙傍说本标庳恶彼一时,此一时残念穿鼻麤猛当句对玎琅额黄发喘发岁奉谀狗吠之惊官监果蔬古贤寒蟾悍人华膴秽贱晦养江鱏矫言伪行计掾来晨浪荡栏笼料得里里拉拉临水登山马车秘草品弦法山乐官石君宝嘶号松影娑罗绵逃石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阘冗同考试官推摩瓦甓委币物尽其用物魅无岁香蕙响榻衔木小货晓奏洗宝装